对于酷爱重口味的我来说,咸鲜香辣的料理一直是我的首选,广式料理这种偏清淡与本味的菜式,应该是非我所爱。但奇怪的是,我却非常喜欢广式的小吃和主食,各式茶点面点西点河粉炒面煲仔饭之类的,真的是百吃不厌,这其中尤以煲仔饭最得我心,三天两头若不吃一回,就觉得差了点什么,所以我老公说煲仔才是我的真爱,没有之一~
煲仔饭所用之米要软糯适中,香味要足,所以一般选丝苗香米为佳,大多数茶楼亦会以泰国香米入饭,取其坚实细密晶莹,口感好、滋味浓又易被汤汁浸烂。好的煲仔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特征,一是跟煲上桌的调味汁,揭开盖子浇在饭上,有嗞嗞的响声,此为画龙点睛之笔,看上去油黑釉亮,吃起来鲜香满口,饭好不好吃,味道全在汁上,这也是煲仔饭的灵魂所在,所以调汁的手艺尤为重要;另一处是晶莹剔透的米饭被光滑的煲底烧出的一层金黄的锅巴,与普通锅巴不同的是不但脆而且滋味深长,实为一煲之精华,这不但取决于火候,还视乎煲仔本身的品质,传统煲仔一般是土制瓦煲,好的瓦煲内壁须有一层光亮的釉底,如果布满砂眼则万万不行,还有,洗碗工也不能马虎,要用钢丝刷把上一锅的残留刷得一干二净才成,否则烧饭的时候就容易粘锅烧糊,烧不出那一锅底完整漂亮的锅巴。
传统瓦煲焖饭的优点是小火慢烧,衡温均匀,所以米饭能焖至颗粒分明晶莹剔透又出其浓香,缺点是不经烧,用过几次或者热煲不小心沾上丁点儿冷水就容易炸裂。而现代的很多不锈钢、铝合金不沾锅的锅具又不太适合做煲仔饭,要么容易粘锅,要么烧不出锅巴,要么导热太快,煮米饭容易下层熟上层夹生,等上层焖熟了下层又烧糊了。
不过世事无绝对,我偶然发现我最近新入的日本爱丽思的无加水锅倒是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煲仔饭的特色是菜饭一锅出,用煲仔焖制米饭,同时在米饭上撒上腊肉、香肠等其他食材利用米饭中的蒸汽将食材焖熟,使米饭中有腊肉和香肠的独特香味,同时也让米饭吸收腊肉和香肠过多的盐分和油脂,使米饭变得更好吃。因为无加水锅独特的导热材质和锅盖设计,用无加水锅烹饪此菜,比用普通瓦煲制作加水更少,用时更短,焖出的米饭更香更颗粒分明,口感更好,同时无加水锅的不漏气原理,也能让腊肉与香肠的香味更彻底的溶入米饭中,香味更足。
广式腊味煲仔饭
原料:大米400克、水500克、广式香肠2根、香菇4朵、芥兰6根、鸡蛋1个、色拉油15克
调味汁:蚝油1勺、豉油鸡汁半勺、生抽2勺、白糖半勺、香麻油半勺、凉开水1勺
1.大米淘洗干净,加入清水,置于焖锅中;
2.盖上锅盖,小火焖15分钟左右;
3.焖饭的时候料理其它材料,将香肠切片;
4.香菇切片、芥兰洗净;
5.将芥兰过沸水抄软后捞出备用;
6.米饭水份烧至八成干时,沿锅边缘细细倒入少量色拉油,怕倒得太多用刷子刷油使其沿锅壁流下也成;
7.再将香菇、香肠、芥兰摆放在米饭表面,打入一个鸡蛋;
8.盖上锅盖再用小火焖5分钟后关火,不要开盖,再焖15分钟即可;
9.将蚝油、生抽等作料调匀成味汁;
10.开盖后均匀淋在表面即可食用。
PS:
1.香肠和香菇等作料须在水分八成干时加入,水分完全烧干后蒸汽量少不足以将食材焖熟;
2.水分即将烧干时沿锅边缘倒入油十分重要,不倒油水分烧干后米饭就会烧黑,沿锅壁倒入油可以让锅底烧出完美的锅巴;
3.中途加香肠香菇等材料时手脚一定要快,以免蒸汽散发过多以至于饭烧成夹生或者食材焖不熟;
4.菜码可随各人喜好自由组合,香肠、腊肉、叉烧、滑鸡、豉汁排骨等均可,蔬菜也可换成你喜欢的任何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