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曼庄人在民国以前都是以茶为生,粮田开垦较少时至今日曼庄也只有20多户人家,几乎都是丰家、卫家、权家的后人。家族式的经营,也使得这里产的小叶普洱茶十分珍贵。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恰逢村长已经从山上摘下了第一波春茶,于是我们也一起亲自动手,感受了一番炒茶的过程,也深刻的理解了茶从山上到杯中这个过程中的不易。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0deaab429e964799a941e509e963fb62_th.jpg
普洱茶生茶的加工工艺步骤: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此步骤为传统手工加工步骤,因为古树茶数量稀少,也使如今大部分的茶农依旧使用手工加工的方式。
我们也不例外,其中摊凉部分已经由村长做了,这部分中主要是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于是我们紧接着开始了杀青的工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7a7931efd8b242f2891e124e22e4310d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6077d01306b14d9e9e3cd4e7c74e630e_th.jpg
杀青是普洱生茶的加工最重要的一环,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一般情况下,作坊都是由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在炉灶的外面烧火,另外一个人在里面操作,这个过程相互配合,一丝不差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83ad29386c1245ed92354f7343775bf6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c8e6899cbc51495b86ac1dbad81606b6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6aa42011d7a94ce989f62269c60162ea_th.jpg
在蒸发一部分水分,便易于揉捻成条。接下来的揉捻就是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
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这个环节是对产弄技能核心的考验,因为揉捻的好坏也就意味着茶叶价值的高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8728a86e1a4e4056852c5e22e68fbd39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0d8929f03c9a458f9e71c9f26d640247_th.jpg
最后一部分就是晒干,我们把揉捻好的茶叶,在箩筐里,拿出去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这里大部分人家都有晾晒的区域,这种情况下,尽可能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
这个时候,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76edbf3b964842cfb874d8eead74e23e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422b315084774b7cbc6a45af897fd0cc_th.jpg
等到晒干以后,就开始蒸压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这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参与,交给了村长精湛的技艺,村长说将会把我们参与的茶品一起来分享。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1275a05bd3234f0cb9f894485876f816_th.jpg
参与完制作过程,我们品尝了一下前些天做的新茶,蛮砖山茶呈现了黑亮、粗长、泡条,泡出来的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涩较轻,汤中带甜,汤质饱满,也许是环境好,山野气韵和果味较强,杯底留香持久令人回味悠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0946b22894bf40dcb59f7f8b1f4b0300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2/454c03c6713e4a51a7082f8c192b369b_th.jpg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旅行视频博主、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