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本没有计划写这个地方,因为在这里发生过的不愉快,看到照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来,但是事情过去了那么久,似乎也就算了,于是想客观的聊聊都兰县博物馆,又不得不起了这么一个标题。
其实,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古墓里的东西都搬到了博物馆,还有什么好看?他们应该在属于他们各自的地方,然后现实却常常让人无奈,在古墓也会有人盗墓,搬离古墓一切都已经不是那种感觉,何况里面大部分都是复制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98bb937d99864afcb14ab791f122f8c3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7a48873ca731483b94a275e5b8bb0576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3f8a35097943410fa65b08c5d069e6e8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5d85509c16914ca58aea5d34de3d8e4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eb35349c50dd4ca0a39d701bd587e876_th.jpg
其中一些野生动物的标本比较引人注目,来自西北的野生动物,有不少都属于极其稀有的动物,有些因为环境的问题,已经面临着绝种的问题,所以如今能够看到标本也算是一种幸运。
侧面还展示着一个藏族帐篷,在这里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8d2b1e390a224fe995ceb395d5b114b0_th.jpg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据说这个帐篷是班禅曾经居住,为了纪念,原物移动到了博物馆展览。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c2000d347d5246fe96b83378ccd1c40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ff87cae0e8714101b9865680c99690f2_th.jpg
玛尼石,是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随处可见的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吉祥图案,已经成为藏区的代表,而在这里展示的恰好也是收集而来的代表。
三楼展出了近年来在都兰出土的珍贵丝织品、漆器、陶器、金银器、彩色玻璃珠等文物,从走进来就一种浓浓的味道,说不清是那种感觉,带着一种墓地的感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f91cc21d9c444813a91e409eda76064d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879f110563044288b404c4d4b3818e1a_th.jpg
分不清到底那些是复制品,那些是真品,其实可能都不重要,这里曾经作为丝绸之路昔日辉煌的古墓所在地,都兰古墓群出土的文物能够存留的应该都在,但实际上没有几件留在“家”中。这和被盗,无力保护等有多重因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99f673f7dcf84f34811995c6c5cd4ef2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33411eb6fc7b412aaabde4201df4d2da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9348de5368374bbf8e791482144b283f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73f7e955b349406ba74ef75f88813bec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816dca5937fe4d57a94e350656bf819f_th.jpg
正如当时发生的不愉快一样,或许这些应该是在古墓中能够很好的被存留的,但是很可惜,太多人觊觎其中,而能够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也没有代表性,但愿未来能够有更好的保护方式。
想起当时写的九层妖塔拍摄地的热水古墓时,那里的荒凉、沧桑,有一种隔世的悲伤感,或许古墓的主人不曾想象百年以后,曾经的风水宝地,变成了如今的高原苍茫,自家的东西也分崩离析,只有一部分来到这博物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46bc7800fa7b4b159ded97e71ba75e46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7/7c7a60c7e8e64a2faf0c063c6d2f8b6d_th.jpg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旅行视频博主、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