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达木的古生物层 尽显沧海桑田

(2016-11-07 06:23:12)
标签:

杂谈

贝壳梁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宗加乡柴达木,形成于7000万年前,该梁宽约50米,高约10米,长约5千米,整个梁体均由腌渍土和贝壳组成。

乘车一路远行,初次抵达原本属于海洋世界的地方,本以为带给人的是惊喜,最后发现这份惊喜让人有点“意外”。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2929/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2930/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2931/0尽显沧海桑田" />

据说,这片贝克梁上所有沉积下来,都是来自千万年前沧海变大陆时众多贝壳到盆地底处求生存堆积而成的。尽显了柴达木百万年的变迁,西北部各大内陆盆地的兴衰。

走上贝克梁,放眼望去,全部都是贝壳和沙渍结成的一条长达3公里的堤梁。这里的贝壳,与大海边的相比,显得狭小,不仔细看完全不在意,不如大海边随浪冲击到沙滩,看那星星点点的螺、贝,组成了一幅荒凉、空旷的区域。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2932/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2934/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238/0尽显沧海桑田" />

无法想象,最初这些贝壳是如何一步步被堆积至此的,这些若比作人类,在这个地球运动中,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几乎无力到被挤压到一个区域,静静等待末日的到来,那份悲哀,让人感怀、怜悯。

这些贝壳如指甲大小,乳白色,大部分都是在盐碱沙土粘合在一起,经历了风霜雪雨的吹打,组成了奇形怪状的景观,如柴达木盆地飞鸟、植物和走兽,详细观察能看到形态各异。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239/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240/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241/0尽显沧海桑田" />

在这里看不到曾经大海的痕迹,除了这些遗留此处的贝壳;在这里没有太多植被,偶尔遇见一些不知名的果实,红红的,如同为迎来送往客人献上最美的果实。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242/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441/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442/0尽显沧海桑田" />

多年以后的这里,这些只剩下躯壳的生物,除了供人观赏,也变成了上好的饲料添加剂原料,为人所使用,只是突然有点感叹,生物世界里,有时候是轮回的,如今的贝壳是历史的见证,他日是否人也应该思考。

一片碧水浩淼的古海,尔今,古海退去,陆地隆起。成为古海的遗踪,也是沧海桑田的最好见证。相遇此处,感叹世事沧桑,也不由得浮想联翩,珍爱每一刻,面对未知世界的一切。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443/0尽显沧海桑田" />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757973444/0尽显沧海桑田" />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旅行视频博主、微博签约自媒体、时尚旅行达人、微博旅游玩家、乐途专栏作家、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聪明旅行家、高级试睡员,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