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佛学,关于佛教和自己有意无意间都在有一些关联,所以每当走进任何一座佛教寺院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难以接受的场面和雕塑,我倒是感觉亲切很多。
石经院是我抵达的一个比较奇特的藏传佛教地域,这里不算是寺院,也不能说是一个朝圣的地方,如果说比喻的话,应该算是更民间,更接地气的藏传佛教徒聚会信仰的地方。
和其他的佛教圣地相比,夏日哈石经院显得荒凉了很多,他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坐北朝南,四面石经墙及院门组成,石板上镌刻藏文甘珠尔、藏文大藏经...
根据记载,这样的石经院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凭借民众自发的建立,使用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雕刻,一块一块的石板,要用锤、斧、刀、凿在石板上一笔一画地刻上经文,塑上佛像,雕出佛龛。
而且因为早期交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石头都是通过牦牛翻山越岭地驮到这里,再不断的将石头切割,打磨成块,一片片的记载,慢慢的累计,没有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很难形成规模,而没有信仰的力量,也断然无法在这遥远的地方造就这么规模宏大的石经院。
根据对夏日哈石经院的记载,这里全部的经石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石经墙总石方约1736立方米,占地面积64.6平方米。除了数量众多的藏传佛教经书之外,佛像324尊,佛塔1个。西墙长8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88孔;北墙长76.4米,外侧有佛龛62孔,内侧有佛龛54孔;东墙长80.4米,外侧有佛龛58孔,内侧有佛龛55孔,南墙长79.4米,外侧有佛龛79孔,内侧有佛龛50孔。
共计外侧佛龛243孔,内侧217孔,总共640孔。佛龛高0.6米,宽0.7米,深0.4米。每年农历四月举行一次诵经法会,每户必来一人参加,诵经法会由50名僧人诵经,群众转“果拉”,景象十分壮观。
我从大门而入,沿着石经院的四周整整转了一圈,心随我动,甚至这只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动,我知道这应该就是一种缘分,几乎每一尊佛像的雕刻都不同,每尊佛像的神态和外形代表着当时雕刻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一种传承信仰的力量所在。
院子中间,高高矗立着一座佛塔,洁白而高雅,在经幡的围绕中,绚烂了很多,就如同一个灵魂,将四周围绕而成的佛龛、佛像变得不再那么孤独,在此时都披上了一丝圣洁的色彩。
白塔正对面的佛像雕刻显得更加庄重,四周用玻璃封住,《大智度论》:菩萨住是二等中,观一切法皆平等:住众生等中,怨亲、憎爱皆悉平等,开福德门,闭诸恶趣;住法等中,于一切法中忆想分别、着心取相皆除灭,但见诸法空,空即是平等。
对我而言,无论是在四周的佛龛、还是深藏于寺庙中的金身,诸佛也皆平等,无外乎于所在的位置,所处的环境;若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里更像是一个艺术馆,创作者构建了与佛交流的空间,于是便有了作品,作品既是佛的化像,同时也是创作者艺术的升华。
最终,还是要离开了,怀着一种祥和、宁静的心态,略略不舍,四圣谛十二因缘中八苦六苦三苦,其中八苦应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一生为人原本就是一场苦修,别离苦原本也是注定了的修行,那样想来,何苦之有?
图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乐途专栏作家、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聪明旅行家、高级试睡员,网络电台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微博搜索:刚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