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抵达普洱市的时候,已经是入夜时分,十月的普洱市感觉有些凉意,在昏暗的灯光下,相机显得有些疲惫,恍惚之中,拍摄的一些物体和景色都有些朦胧,在专业人士眼中,这是烂片,但是作为一个初到普洱市的游客来说,这是对普洱最真实的感觉。
也许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缘故,这里的入夜后似乎街道上人变得稀少,大部分的店铺关门的也挺早,相对于东南沿海一带不夜城来说,这里的人更喜欢比较闲适的生活。
之所以千里奔波至此,最重要的原因是喜欢普洱茶,而看到途径普洱市的第一眼,决定要去普洱市看看,这和路程无关,关乎于一种对爱之所至的无以言表。
第一次接触普洱茶的时候,感觉普洱茶就如同最早接触椰子一样,喝椰子的最初感觉就如同刷锅水的味道,一直持续很久,直到喝的越多,慢慢的发现了椰子的味道是世界上任何饮料与水都无法比拟,对普洱茶最初并没有太大感觉,也没有如同恋人般一见钟情。
可能这世界就是这样,一见钟情的爱不一定会天长地久,而相处长久之后的爱,可能同样会连绵不绝。我对于普洱茶犹如此种感觉,从最初到渐渐的喜欢上这种茶,一直到发现原来这茶的前世今生,几经波折的在历史长河中游离,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在风云变幻中,有时候被人炒作如黄金;有时候,有低廉的如同青菜,不管怎样变化,普洱一如既往,从未改变她的味道。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是一个人的话,应该是要经历怎样一种思想和肉体的波折才会变得如此淡泊。而且,纵然是一饼普通的普洱,当你放置的越久,更随着时光让味道变得更加香醇,而绝不会如同其他茶叶过了季,便是旧茶,食之无味了,这就是普洱,凝聚于心的精华。
可能普洱市与普洱茶具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低调而显得有些萧瑟,但在所有的街道、路灯,转角处都能够不经意的发现,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而且是用一种具有艺术感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因为没有吃晚餐,此时很多餐馆都已经过了饭点,只有一处烧烤的地方能够吃东西,便想着体验一下在这里都烧烤也不错,不知道是因为这里风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烧烤的种类很多,主要是以肉类为主,蔬菜类比较少。可能也是内陆的缘故,都是一些河鲜,数量也比较少,但是每一串的块头却很大,显得大气而粗狂。
除了烧烤,还点了最为出名的云南米线,于是开始坐等上菜,这才发现,坐的桌子也有点像围炉一样,凳子也是木制的墩子,显得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而旁边放着的一个粗大的竹制水烟筒,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坐着看太爷爷们抽水烟的情形。
很快烧烤和米线便来了,味道十分浓郁,虽然已经说过少放辣椒,但是那种少似乎还是没有减多少,而且里面有一种浓浓的咖喱味,这应该就是本地特色的烧烤,一般外地人很难适应,虽然如此,依然顶不住饥饿的侵袭,放开大吃起来。
吃完东西后,总算有点精神,价格倒是十分优惠,只是走出来没过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心想:“坏了,这下没有寻到真爱,却把肚子吃坏了。”
这一场经典的用餐场景,时常会回荡在自己脑海,即使如此,从普洱带回来的茶叶,那种更为物美价廉的茶品,始终还是让人心怀感激,永远对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普洱茶故乡充满了期待,只是如果再去,一定选择吃别的东西。
文章、照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作者介绍:网络作家,自媒体人,资深的旅行家,网络NJ,用文字、声音诠释这个世界!坚持原创,坚持原生态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