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2016-01-24 00:28:32)
标签:

杂谈

    经常有机会去看一些演绎节目,节目有雅有俗,但是不管怎样的节目,不论是节目最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不重要,每次都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动,尤其是表演中的演员。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巴黎“红磨坊”在国内曾经在三亚环球城大酒店演出的时候,看过一场,原本是处于好奇去的,因为这里突出的是一个的“无上装”表演,相信看此文的男人们看到以后,不免会心生遐想,这是人之长情。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据说在150年前,巴黎蒙帕纳斯地区聚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有的作画,有的卖艺,还有一些舞女身穿花边长裙,高抬腿,扭臀部,站在街道两旁姿态招摇。不久后普法战争爆发,蒙玛特的舞女给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兰西民族填补了思想上的空虚。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而这里便是“红磨坊”的起源,1889年,红磨坊歌舞厅在蒙玛特诞生,舞女们来自世界各地,她们论身材、模样、气质号称全球最靓。画家图卢兹—劳特雷笔下就曾细致描绘了舞女们的癫狂和看客的陶醉瞬间。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法式康康舞使巴黎红磨坊夜总会闻名于世,亨利.土鲁斯.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的宣传海报更令红磨坊成为不朽传奇。


  红磨坊的演出呈现给人的特点是:舞台华丽、阵容盛大演出,场景中始终贯穿着装饰羽毛,水晶玻璃,闪光亮片的服装,极具节奏感的音乐,加上年轻美貌的姑娘,以及这些姑娘的无上装表演,于是让看客们无不神魂颠倒!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二战时期,德军占领巴黎,在那种几乎所有地区都陷入寂静的岁月中,红磨坊却依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成为那个时候一种特殊而必然的现象。而从这时候起,“红磨坊”便成为红灯区的代名词。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二战后,红磨坊成为巴黎著名景点之一,全球无数游客聚集在红磨坊的霓虹灯下,体验风华绝代的美女秀色,感受灯红酒绿的溢彩流光……


  1904年,红磨坊的主人保尔·菲利斯斥资将红磨坊法国歌舞厅变成了可以容纳2000余人的大型歌舞秀场所,以美女、歌舞、杂耍、仿技等节目招揽观众。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虽然在如今的法国,禁止在红磨坊演艺场所内拍摄,而且红磨坊舞女的挑选严格,要求身材相貌,风度气质要达标,而且对于国籍也不限制,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加入。并且禁止与客人动作、言语上暧昧。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虽然这场红模仿秀在三亚的时间不长,也便伴随着各种水土不服而终止,但那些表演中演员们倾情的表演无不限时出专业和努力。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许对于这些演员而言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艰辛和日夜不停歇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挑战。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无上装表演原本就是对传统认知的一种挑战,从原本的红磨坊一个小小的区域内,传播到世界各地,慢慢的如今模仿红磨坊的节目越来越多,而最终能够坚持底线,始终为艺术而努力的恐怕不多。


  从二战时期,红磨坊作为红灯区代表开始,到如今人们的眼神中始终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这场表演,却很少留意这场演出中设计者的用心和表演者的努力。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用心体会,不难发现,这场表演中不仅仅只是伴随着音乐的舞动,还有那些几经磨练的杂技、歌唱,以及这些艺术表演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但是这种相通的艺术表现力所体现的除了情欲,还有一丝感动在其中。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在国内看到的巴黎“红磨坊” 

  文章、照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勿改动,商业用途联系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