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所谓的回归自然,人性休闲,导致大规模的企业一窝蜂涌向度假村投资,大量的度假山庄建设,使具有季节的时间特征的度假村也勃然暴跌,甚至导致空挡。中国企业界的投资许多时候缺少理性分析,只要媒体频繁出现某现象或鼓吹什么现象,或炒作什么概念,企业界投资就发热,这样的现象是经济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的表现。跟着舆论、政治走的经济行为,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必然使一部分人被套牢。只有那些走在前列的,可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先机,大部分都将饱尝失败的苦果。就像目前的房地产,先进入者已经赚取了大量的资金,还有跟风者进入,就有可能被套牢,中国的政治情形是必然要在政策上进行宏观物价调控,安抚民心,抑扬交错。在这样的状态下,单纯投资酒店业是不明智的。所以许多人把酒店投资,当作房地产的前奏或附属产品在生产,在新的环境与机遇下,如何将酒店经营投资与学校教育结合,是一条新的道路。可以把酒店当作学校,不仅仅利用了酒店的建筑物---学校—--教室,更可以把酒店当作资产当作融资的杠杆。把连锁经营、加盟经营、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管理、管理输出、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的经营方式结合起来。这也就是酒店必须要走的路。
中国式居住酒店文化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在房价居高不下,收入增加缓慢,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买房子和租房子的消费观念将逐渐改变,人们由买房子转变为租房子。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养老与旅游度假观念也将逐渐改变,可能到一座城市长包房间超过三个月或半年,甚至一年,再到另外的城市,这样的消费观念、居住观念、就业观念,可能导致酒店经营居住文化的变化,同时对于高级酒店的冲击也是可以想见的。在大都市里,酒店式公寓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正逐渐取代买房,甚至取代租房,这样的消费方式正逐渐被80代人接受,在未来5年后,他们将是社会的主要力量、核心购买力(25—32岁),酒店式公寓成为他们消费住房的新方式。目前,一些城市也在发展在投资这样的形式酒店,并也有过火、过头倾向,每个市场机会都是具有一定的限度和容量的,盲目投资和进入,都将相互残杀。
餐饮业的发展与酒店住房率的相互影响,值得思考。中等城市的餐饮,许多时候是纯粹的餐饮,一旦与客房结合起来,就难以做大、做好,原因主要是一旦评定了星级,经营者、管理者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就在价格上做文章,认为自己是几星级的服务了,实质上,中国酒店的评定星级都带有巨大的水分,更重要的是所谓的级别在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否名符其实?一旦水分很大,广大消费者的眼睛是亮的。所以许多酒店的餐饮不是很好,客房反而比较好的原因这也是其中之一,经营酒店把更多的政治因素、政府行为强加给消费者、强加给市场,是不合理的,也必然要被市场淘汰的和遗弃的。更重要的是餐饮没有特色,没有文化,不适应地方消费口味,客房消费许多时候是硬性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和住的方面比较,如果让一个人一顿吃400—500元,可能不是很容易,但让他消费住入400---500元的客房,却有可能,住,成为身份象征。所以要进军餐饮或进军快捷酒店,不仅仅是时机、速度的问题,还有产品组合特色的问题,消费文化的应对问题等等。
在一些小县城或区级居住人家对于客源的竞争,也是值得分析的。一般价格在50—100之间,不是很齐全的服务设施,甚至没有服务人员,就经营者自己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这个档次对于客源的争夺,表面上不是很厉害。但是,从由谁出钱的角度,就知道,只要是住房人自己出钱,这样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一些外出的人,如果不是报销,在没有熟悉的人同行的情况下,这样的竞争潜力和威胁就特别的大。一些参加总裁研究班的老总们,许多时候,他们一个人也可能住到120左右的招待所或小宾馆,对于他们来说,住五星酒店,那是面子问题,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自己住的怎么样,并不是很在乎,当然,处于安全考虑,许多人自然还是选择高级酒店的。
宾客体验生活式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
今天,或不久的将来,宾客体验生活式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宾客可以在酒店里住,可以自己做饭,酒店配备厨房,餐具,甚至买菜服务都提供,以至于有采摘园,鲜果园等等,供入住酒店的客人自己动手,享受家庭的温馨和酒店的服务,把自助和服务结合起来,把度假当作一家人幸福的时光,这也是目前度假山庄没有做好的原因之一,度假山庄缺少一种放松和自然的自我环境。虽然在群山绿水环抱中,但是还是服务人员在做吃的、端喝的,人们还没有放松或投入进自己的空间与角色。未来,宾客在酒店住下,可以要求酒店按他开出的菜单准备原材料,然后自己烹饪,自享其乐,这是发展的趋势。自主餐饮和自助餐的消费时尚区别也将逐渐被人们区别开来,从饱肚子走向饱心理经济的今天,对于肚子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而是面子问题,休闲问题,是心理问题。
总结上述分析,快捷酒店的进入时机与速度必须在2年内抓紧完成,目前锦江之家\上海如家\格林豪泰等进军中国快捷酒店,似乎要把中国的快捷酒店的钱赚完。但是,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管理模式缺少人文的关怀,酒店文化还停留在服从阶段,总部服务还停留在命令阶段,还缺少人性的东西,缺少文化的内涵,同时在资金上也是比较缺乏的。进入比较缓慢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人,他们的所谓人才,都是从各酒店\社会招聘过来的,所谓乌合之众,缺少一个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
服务人员是酒店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中坚。如果这些人能够利用好、培养好,不仅仅是提那么,在今天,近2亿农村妇女成为劳动产业大军,特别是近一亿的青壮年妇女成为劳动产业大军,从土地上走出来,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还在萌芽阶段,其中有一大部分具有可塑的农村青年女性,将成为中高国内酒店的服务质量问题,也不仅仅是解决国家就业压力和社会安定危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国际上进行酒店服务人才的输出。如果说非洲输出家庭女佣,那么,中国将应该有能力输出高质量的酒店服务人员,这个事业是伟大的,困难和阻力也是巨大的,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重任和全球机遇,如何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把快捷酒店布置到500家,在沿海每个经济强镇,都开出快捷连锁酒店,资金不是问题,人才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也就是需要一套合适的、跟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生产关系--------这就是机制。说到底,所谓机制,就是对于经济收入、效益与利润的分配和支配机理。酒店业的发展与酒店业的教育结合,将解决这个难题,同时带来经济上、效益上、政治上、国际上的机遇。
在接下来的2年里,需要在3个月里组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并制定决策机制、股份分配方案、董事会章程、股东会章程,起草股份分配与出资协议,注册企业,确定分工、组织构架等各项工作。
需要在2006年6月1日前,形成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分别为五星酒店经营管理模式,餐饮管理模式,快捷酒店经营管理模式,预计100万字。开展酒店管理细化工作,进行日常工作标准化的实行和监督;
需要在财务体系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奖励与惩罚上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在12个月内建立酒店系统ERP。
需要在3个月内出台酒店投资计划书、合作计划书,供融资、合资等使用,为迅速融取3—5亿资金做前期准备和可行性准备,在6—10月,融取资金3亿元,在12—18月融取资金5—6亿,每个快捷酒店规模在200—300间客房,餐饮在容纳200--300人就餐,服务人员在40—60人,管理人员在5—7人之间。单个投资在1500—2000万元。能够提供四星标准的服务,能够使用英语服务,房价在168---298之间。整体上融取资金5亿元左右,计划在2年内开出400—500家快捷酒店。
酒店人员进行短期急训,整合人才,进行组织结构精简和岗位整合重组,将组织结构压缩为三层:总经理或驻店经理—--主管--—服务人员,快捷酒店一般配备驻店经理(总经理)1名,主管5—7名,服务人员40—60名;2年需要培训服务人员15000---20000人,主要培训形式为边工作边培训,改变传统传、帮、带为班级式培训培养,驻店经理具有培训能力和培训义务,同时负责经营业务、管理业务,并进行岗位轮换,每半年或三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以增加培训能力和内容调配。
新员工从哪里来一直是经营者困惑的事情。投资方可以注册一家中专旅游技术学校,向社会公开招生,同时到内地招聘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作为本企业的学生兼服务工作人员,可以节约工资支出成本一半以上,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就业者、就业岗位。或可以和大学联合招生,也可以和旅游、饭店管理自学考试结合起来进行招生和培养,把社会教育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基本上这些员工经历三月的上岗培训后,薪酬可以定在400元/月,每天有4小时的学习时间,比如早上7点30到9点30,下午14点到16点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其余时间可以进行工作,在规模为50—70人的快捷酒店,正相当于一个班级,除去当班人员,具有40人左右参加学习,这样节约师资成本、学校建设成本、教育主管部门交际成本、管理成本等。一般经历2年的教育培训的员工,都具有主管管理实际操作水平,并具有大专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在英语等外语上要逐渐加强,强化培训与教育,使快捷酒店的每个员工,能够用英语或其他外语会话,这就是打造快捷酒店的真正特色所在。在2年的学习与工作中,不仅仅掌握操作技能服务节能,还要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大学或中专文凭、相关酒店管理资格证书,成为专业酒店服务、管理、经营人才,改变以往孩子上中专或大学由父母供养的模式,培养他们的自我培养自我独立的经济意识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中,对于驻店经理的能力、水平,出台考核办法,对于薪酬进行可上可下,同时对于利润分成,进行市场化薪酬,薪酬与效益挂钩,与工作绩效和员工培养绩效挂钩,采用卢超的双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出台驻店经理考核指标与标准和工作手册,出台主管标准和工作手册。对任职人员的标准、晋升标准进行定规,将培养下属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危机应对处理能力、公共关系调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营销业务能力、服务管理能力与意识等作为主管、经理人员的主要能力来培养和考核,建立规范的上进的职务递升体系,建立利润分享体系。
加强薪酬管理,建立薪酬体系,把基本薪酬与晋升结合,把薪酬与业绩集合,把快捷酒店的利润与每一个人的收入挂钩,进行酒店内部市场化
中国式居住酒店文化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在房价居高不下,收入增加缓慢,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买房子和租房子的消费观念将逐渐改变,人们由买房子转变为租房子。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养老与旅游度假观念也将逐渐改变,可能到一座城市长包房间超过三个月或半年,甚至一年,再到另外的城市,这样的消费观念、居住观念、就业观念,可能导致酒店经营居住文化的变化,同时对于高级酒店的冲击也是可以想见的。在大都市里,酒店式公寓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正逐渐取代买房,甚至取代租房,这样的消费方式正逐渐被80代人接受,在未来5年后,他们将是社会的主要力量、核心购买力(25—32岁),酒店式公寓成为他们消费住房的新方式。目前,一些城市也在发展在投资这样的形式酒店,并也有过火、过头倾向,每个市场机会都是具有一定的限度和容量的,盲目投资和进入,都将相互残杀。
餐饮业的发展与酒店住房率的相互影响,值得思考。中等城市的餐饮,许多时候是纯粹的餐饮,一旦与客房结合起来,就难以做大、做好,原因主要是一旦评定了星级,经营者、管理者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就在价格上做文章,认为自己是几星级的服务了,实质上,中国酒店的评定星级都带有巨大的水分,更重要的是所谓的级别在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否名符其实?一旦水分很大,广大消费者的眼睛是亮的。所以许多酒店的餐饮不是很好,客房反而比较好的原因这也是其中之一,经营酒店把更多的政治因素、政府行为强加给消费者、强加给市场,是不合理的,也必然要被市场淘汰的和遗弃的。更重要的是餐饮没有特色,没有文化,不适应地方消费口味,客房消费许多时候是硬性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和住的方面比较,如果让一个人一顿吃400—500元,可能不是很容易,但让他消费住入400---500元的客房,却有可能,住,成为身份象征。所以要进军餐饮或进军快捷酒店,不仅仅是时机、速度的问题,还有产品组合特色的问题,消费文化的应对问题等等。
在一些小县城或区级居住人家对于客源的竞争,也是值得分析的。一般价格在50—100之间,不是很齐全的服务设施,甚至没有服务人员,就经营者自己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这个档次对于客源的争夺,表面上不是很厉害。但是,从由谁出钱的角度,就知道,只要是住房人自己出钱,这样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一些外出的人,如果不是报销,在没有熟悉的人同行的情况下,这样的竞争潜力和威胁就特别的大。一些参加总裁研究班的老总们,许多时候,他们一个人也可能住到120左右的招待所或小宾馆,对于他们来说,住五星酒店,那是面子问题,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自己住的怎么样,并不是很在乎,当然,处于安全考虑,许多人自然还是选择高级酒店的。
宾客体验生活式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
今天,或不久的将来,宾客体验生活式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宾客可以在酒店里住,可以自己做饭,酒店配备厨房,餐具,甚至买菜服务都提供,以至于有采摘园,鲜果园等等,供入住酒店的客人自己动手,享受家庭的温馨和酒店的服务,把自助和服务结合起来,把度假当作一家人幸福的时光,这也是目前度假山庄没有做好的原因之一,度假山庄缺少一种放松和自然的自我环境。虽然在群山绿水环抱中,但是还是服务人员在做吃的、端喝的,人们还没有放松或投入进自己的空间与角色。未来,宾客在酒店住下,可以要求酒店按他开出的菜单准备原材料,然后自己烹饪,自享其乐,这是发展的趋势。自主餐饮和自助餐的消费时尚区别也将逐渐被人们区别开来,从饱肚子走向饱心理经济的今天,对于肚子问题已经不是问题,而是面子问题,休闲问题,是心理问题。
总结上述分析,快捷酒店的进入时机与速度必须在2年内抓紧完成,目前锦江之家\上海如家\格林豪泰等进军中国快捷酒店,似乎要把中国的快捷酒店的钱赚完。但是,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管理模式缺少人文的关怀,酒店文化还停留在服从阶段,总部服务还停留在命令阶段,还缺少人性的东西,缺少文化的内涵,同时在资金上也是比较缺乏的。进入比较缓慢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人,他们的所谓人才,都是从各酒店\社会招聘过来的,所谓乌合之众,缺少一个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
服务人员是酒店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中坚。如果这些人能够利用好、培养好,不仅仅是提那么,在今天,近2亿农村妇女成为劳动产业大军,特别是近一亿的青壮年妇女成为劳动产业大军,从土地上走出来,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还在萌芽阶段,其中有一大部分具有可塑的农村青年女性,将成为中高国内酒店的服务质量问题,也不仅仅是解决国家就业压力和社会安定危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国际上进行酒店服务人才的输出。如果说非洲输出家庭女佣,那么,中国将应该有能力输出高质量的酒店服务人员,这个事业是伟大的,困难和阻力也是巨大的,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重任和全球机遇,如何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把快捷酒店布置到500家,在沿海每个经济强镇,都开出快捷连锁酒店,资金不是问题,人才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也就是需要一套合适的、跟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生产关系--------这就是机制。说到底,所谓机制,就是对于经济收入、效益与利润的分配和支配机理。酒店业的发展与酒店业的教育结合,将解决这个难题,同时带来经济上、效益上、政治上、国际上的机遇。
在接下来的2年里,需要在3个月里组建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并制定决策机制、股份分配方案、董事会章程、股东会章程,起草股份分配与出资协议,注册企业,确定分工、组织构架等各项工作。
需要在2006年6月1日前,形成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分别为五星酒店经营管理模式,餐饮管理模式,快捷酒店经营管理模式,预计100万字。开展酒店管理细化工作,进行日常工作标准化的实行和监督;
需要在财务体系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奖励与惩罚上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在12个月内建立酒店系统ERP。
需要在3个月内出台酒店投资计划书、合作计划书,供融资、合资等使用,为迅速融取3—5亿资金做前期准备和可行性准备,在6—10月,融取资金3亿元,在12—18月融取资金5—6亿,每个快捷酒店规模在200—300间客房,餐饮在容纳200--300人就餐,服务人员在40—60人,管理人员在5—7人之间。单个投资在1500—2000万元。能够提供四星标准的服务,能够使用英语服务,房价在168---298之间。整体上融取资金5亿元左右,计划在2年内开出400—500家快捷酒店。
酒店人员进行短期急训,整合人才,进行组织结构精简和岗位整合重组,将组织结构压缩为三层:总经理或驻店经理—--主管--—服务人员,快捷酒店一般配备驻店经理(总经理)1名,主管5—7名,服务人员40—60名;2年需要培训服务人员15000---20000人,主要培训形式为边工作边培训,改变传统传、帮、带为班级式培训培养,驻店经理具有培训能力和培训义务,同时负责经营业务、管理业务,并进行岗位轮换,每半年或三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以增加培训能力和内容调配。
新员工从哪里来一直是经营者困惑的事情。投资方可以注册一家中专旅游技术学校,向社会公开招生,同时到内地招聘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作为本企业的学生兼服务工作人员,可以节约工资支出成本一半以上,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就业者、就业岗位。或可以和大学联合招生,也可以和旅游、饭店管理自学考试结合起来进行招生和培养,把社会教育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基本上这些员工经历三月的上岗培训后,薪酬可以定在400元/月,每天有4小时的学习时间,比如早上7点30到9点30,下午14点到16点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其余时间可以进行工作,在规模为50—70人的快捷酒店,正相当于一个班级,除去当班人员,具有40人左右参加学习,这样节约师资成本、学校建设成本、教育主管部门交际成本、管理成本等。一般经历2年的教育培训的员工,都具有主管管理实际操作水平,并具有大专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在英语等外语上要逐渐加强,强化培训与教育,使快捷酒店的每个员工,能够用英语或其他外语会话,这就是打造快捷酒店的真正特色所在。在2年的学习与工作中,不仅仅掌握操作技能服务节能,还要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大学或中专文凭、相关酒店管理资格证书,成为专业酒店服务、管理、经营人才,改变以往孩子上中专或大学由父母供养的模式,培养他们的自我培养自我独立的经济意识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中,对于驻店经理的能力、水平,出台考核办法,对于薪酬进行可上可下,同时对于利润分成,进行市场化薪酬,薪酬与效益挂钩,与工作绩效和员工培养绩效挂钩,采用卢超的双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出台驻店经理考核指标与标准和工作手册,出台主管标准和工作手册。对任职人员的标准、晋升标准进行定规,将培养下属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危机应对处理能力、公共关系调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营销业务能力、服务管理能力与意识等作为主管、经理人员的主要能力来培养和考核,建立规范的上进的职务递升体系,建立利润分享体系。
加强薪酬管理,建立薪酬体系,把基本薪酬与晋升结合,把薪酬与业绩集合,把快捷酒店的利润与每一个人的收入挂钩,进行酒店内部市场化
后一篇:摄影师镜头下的真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