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图形与几何”——如何理解点、线、面、体、角

分类: 云云和你一起读 |
走进“图形与几何”
——如何理解点、线、面、体、角
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点、线、面、体、角都是平直的,是基于欧几里得几何的。这些概念是所有所教育者最早接触到的几何概念,这些概念的特点是:看得见、说不清。事实上,越是基础的概念就越难说清楚,这是因为在描述的过程中无法借用其他的概念,而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基本如此,这就给小学的数学教学带来了难度。
点、线、面、体、角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因此,所谓的点、线、面、体、角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这种抽象不仅舍去了物体的颜色、构成材料等物体的本质要素,还忽略了所占空间:点不分大小,线不分宽窄,面不分薄厚。因此,这些抽象了的概念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
因为这些概念源于立体图形,因此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应当首先认识立体图形。为了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可以引导学生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共性和差异。在熟悉了各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在一些特殊的立体图形中抽象出点、线、面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概念涉及的线都是直的,涉及的面都是平的,这是欧几里得几何最显著的特征。为了使这部分的教学更加生动,可以把几何概念的理解与计数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用描述的方法给出几何概念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关于点、线、面这些概念只能给出描述性定义。比如,关于线段的概念,只能先画出一条线段,然后定义:称这样的图形为线段。在所有描述性定义的教学中,阐述图形的性质格外重要,比如,在给出描述性定义之后需要进一步叙述: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的一边无限延长则称为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的两边无限延长则称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虽然这里所说的线段是直线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直”,因为“直”这个概念很难表述清楚;但又应当让学生感悟“直”,因为通过这样的感悟可以得到直线段的一个根本性质: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直线段最短,这就为未来学习“距离”构建了直观。
角是一个很难描述清楚、很难理解的概念。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都是用“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来定义角,这样的定义非常模糊:角是指图形中是什么?是指射线之间的面积吗?此外,这样的定义要求角的边的长度是无限的,与现实世界不符,比如三角形中的角。
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关于角还是应当给出描述性定义。比如,可以利用下图中的(a)给出角的描述性定义:
图(a)所示的图形称为角。角由两条线段所夹部分组成,这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称这两条线段为角的边,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http://s14/mw690/001B8vBTzy7jcj2rs4Jfd&690
在上面的描述性定义中,“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这句话是本质的,因为这句话既包括了射线的情况,又利于对角的理解。在这句话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角,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那么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或者,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应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显然,可以用图(b)来解释角的大小:因为∠2包括∠1,因此可以说∠2大于∠1。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描述性定义所说的“角由两条线段所夹的部分组成”的含义。因为图(c)的解释与图(b)的解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用图(c)来进一步定义角的大小:是由这个角所对应的单位圆的弧长决定的。其中,之所以用“单位圆”是为了统一度量标准,有利于统一比较角的大小;而所谓单位圆半径的大小是人为确定的。由此可以看到,角的大小与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有关,这样,问题又回归到欧几里得几何的本质,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也与此有关。
有这样一副对联: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芎。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包罗了数学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领域的所学知识。而如何教好“点线面体”“加减乘除”是我们永远都完成不了的命题!跟着史宁中教授的脚步,理解数学的内涵,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