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次阅读,就有一千个“人鱼公主”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赏析
江苏省盐城中学
李仁甫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每次读出的都是同一体会,那么这样的文章何需读“百遍”呢?我觉得,好的文章应该正如作家毕淑敏所说的“常读常新”。这里我想窜改一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变为“一千次阅读,就有一千个人鱼公主”,这说明好的作品会使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当然,这样的阅读,需要一个人有持久的兴趣,有独到的眼光,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作者对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从大约8岁的时候读起,然后是18岁、28岁、38岁,一直到现在仍爱不释手,并且希望到58岁、68岁乃至108岁时还能够读出它的“深长”,这足见她的读书兴趣之浓。作者认为题目的译名“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不如
“人鱼公主”这一名字好,还认为安徒生的写作技巧值得“探讨”,故事的结尾使她“有点迟疑”,这显示出她读书时有胆有识。
至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是“常读常新”的保证。处于不同的年龄段,读人鱼公主的故事,作者都能够“入乎书中,出乎书外”,联系当时自己的生活状况、社会阅历、人生经验和个性心理,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大约8岁的时候,作者是小学生,所以“最疼她的哑”,希望医生能使她说话,或者以她自己的聪慧学会写字,“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大约18岁的时候,作者情窦初开,所以“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并且“思来想去,只有赞同人鱼公主对待爱情的方法
,宁可自己痛楚,也要把幸福留给自己所爱的人……”;到了28岁的时候,作者做了妈妈,所以“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觉得“人鱼公主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到了38岁的时候,作者开始写小说,所以“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从而产生“干吗把救赎工作,交到每一个读过人鱼公主的故事的小孩子身上啊?是不是太沉重了?”的疑问;现在正是48岁,作者在写作上渐入佳境,所以能够“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觉得“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认为“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人鱼公主谁都不再依靠
,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总之,毕淑敏的每一次阅读,总能把“我”这一欣赏主体放进作品中去,把不同时候的“我”放进去,从而“常读常新”。
【附】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了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那时没有机会见到大海,只有在这些小地方寄托自己的情思),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疼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在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就完全是另外的结局了。而且还想出补救的办法,觉得人鱼公主应该要求上学去,学会写字。就算她原来住在海底,和陆地上的国家用的文字不同,以她那样的聪慧,学会普通的表达,也该用不了
多长时间吧?比如我自己,不过是个人类的普通孩子,学了一二年级,就可以看童话了,以人鱼公主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王子看到了,不就真情大白了吗!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我心里也在琢磨,那个王子真是可爱吗?除了长得英俊,有一双大眼睛之外,好像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本领啊。游泳的技术也不怎样,在风浪中要不是人鱼公主舍身相救,他是溺水必死无疑了。他也没啥特异功能,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点精神方面的感应也没有,反倒让一个神殿里的女子,坐享其成。当然啦,那个女孩子不知道内情,也就不怪她。但王子怎么可以这样的糊涂呢?况且,人鱼公主看他的眼神,一定是含情脉脉,他怎么就一点“放电”的感觉也没有呢?好呆!心里一边替人鱼公主强烈地抱着不平,一边想,哼!倘若我是人鱼公主,一定要在脱掉鱼尾变出双脚之前,设几个小计谋,好好地考验一下王子,看他明不明白我的心?因为从鱼变成人这件事,是单向隧道,过去了就回不来的。要把自己的一生托付出去,实在举足轻重。不过,真到了故事中所说的那种情况——由于王子的不知情,没有娶人鱼公主,公主的姊妹们从女巫那儿拿了尖刀,要人鱼公主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让王子的鲜血溅到自己的双脚上,才能重新恢复鱼尾……局面可就难办了。思来想去,只有赞同人鱼公主对待爱情的方法,宁可自己痛楚,也要把幸福留给自己所爱的人……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待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老皇后心疼隔辈人,不单在饮食起居方面无微不至地看顾孩子们,而且还给她们讲海面上人类的故事。可以说,老皇后一点也不保守,甚至是学识渊博呢。当人鱼公主满15岁的时候,老皇后在她的尾巴上镶了8颗牡蛎,这是高贵身份的标志和郑重的成人典礼啊。当人鱼公主遇到了危难的时候,老皇后的一头白发都掉光了,她不顾年迈体弱,升到海面上,看望自己的孙女……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人鱼公主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的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上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试想当年:安徒生很投入地写啊写,把这么好的一个故事快写完了,突然想起,咦,我这是给孩子们写的一个童话啊,怎么好像和孩子们没多少关系了?不行,我得把放开的思绪拉回来。他这样想着,就把一个担子,压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他在故事里说,你喜欢人鱼公主吗?猜到小孩子们一定说——喜欢。然后他接着说,人鱼公主变成了水泡,你难过吗?断定大家一定说——难过。那么好吧,安徒生顺理成章地说,人鱼公主变成的水泡,升到天空中去了,她在空中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告诉她,300年之后,她就可以为自己造一个不朽的灵魂了。300年,当然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时间了。不过,幸好还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如果人鱼公主在空中飞翔的时候,看到一个能让父母高兴的小孩子,那么她获得不朽灵魂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果她看到了一个顽皮又品行不好的孩子,就会伤心地落下泪来,这样,她受苦受难的时间就会延长……我不知道安徒生是否得意这个结尾,反正,我有点迟疑。干吗把救赎工作,交到每一个读过人鱼公主的故事的小孩子身上啊?是不是太沉重了?
现在,我48岁了。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她本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爱她能胜过爱任何人的王子身上,那么王子就可以把灵魂分给她,她就从王子手里得到了灵魂。为了这份与灵魂相关联的爱情,人鱼公主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她的勇敢、善良、舍身为人……都在命运燧石的敲打下,大放异彩。但是,阴差阳错啊,她还是无法得到一个灵魂。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人鱼公主谁都不再依靠,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散文》海外版2001年第4期)
【通联】224005
江苏省盐城中学中校区
李仁甫
【手机】18961995665//15251070658
【邮箱】huixiangdoude@sina.com
【
QQ
】8235978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