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仲舒的“三纲”原意

(2015-06-07 14:13:19)
标签:

真实儒学

文化

教育

杂谈

分类: 对儒学的主要误解

    所谓“三纲”者,君臣、父子、夫妻,皆上为下做表率,下效法于上也,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率先垂范责任;也就是《大学》所言“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的核心思想。到了宋代理学出现后,因理学的“天下万物当然之则便是理”、“未有君臣,先有君臣之理”的观念,而转变为唯上是从:即上为暴行恶而令下为仁守善,则下要以为仁守善为理,而不得法上行以为纲,也跟从君上为暴行恶(所以,理学反三纲)。

--引自汉朝兄弟儒学的新浪博客:十二、程朱理学完全不同于孔孟之儒学(《儒学浅析》)

 

之所以强调上对下的率先垂范责任,是因为君王及其官吏是社会秩序的主导者,他们构建了什么样的社会秩序,百姓只能跟从适应而没有调整的权力。所谓“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是说尧舜构建了施仁于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机制,民好仁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而生活得更好;桀纣构建了残暴厚敛于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机制,民不去告讦、相残他人,自己就会受污、受害,不去争利施夺、欺蒙私护,自己就会被盘剥甚至无法生活。这也是所谓“三纲”的社会必然性,所以,率先垂范的核心不在于对为君、为上者的个人道德要求,而在于这是为君、为上者必然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自节自治于个人之德,未必是明君)。“其所令反其所好”,是指上为暴行恶而令下为仁守善(如理学之反三纲),百姓如果遵从而为仁守善,则会使自己生活境遇更差,更贫穷、更危难,所以才会普遍出现“而民不从”的现象,如果用强于令逼迫民从,则百姓怨叛之心必起,国力内耗即生、民心削损,危亡指日

--引自汉朝兄弟儒学的新浪博客:六、《大学》析读(《儒学浅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