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三纲”原意
(2015-06-07 14:13:19)
标签:
真实儒学文化教育杂谈 |
分类: 对儒学的主要误解 |
--引自汉朝兄弟儒学的新浪博客:十二、程朱理学完全不同于孔孟之儒学(《儒学浅析》)
之所以强调上对下的率先垂范责任,是因为君王及其官吏是社会秩序的主导者,他们构建了什么样的社会秩序,百姓只能跟从适应而没有调整的权力。所谓“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是说尧舜构建了施仁于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机制,民好仁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而生活得更好;桀纣构建了残暴厚敛于民的社会秩序和各种机制,民不去告讦、相残他人,自己就会受污、受害,不去争利施夺、欺蒙私护,自己就会被盘剥甚至无法生活。这也是所谓“三纲”的社会必然性,所以,率先垂范的核心不在于对为君、为上者的个人道德要求,而在于这是为君、为上者必然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自节自治于个人之德,未必是明君)。“其所令反其所好”,是指上为暴行恶而令下为仁守善(如理学之反三纲),百姓如果遵从而为仁守善,则会使自己生活境遇更差,更贫穷、更危难,所以才会普遍出现“而民不从”的现象,如果用强于令逼迫民从,则百姓怨叛之心必起,国力内耗即生、民心削损,危亡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