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开车接我进山玩。上了车,她就开聊。感觉一刻钟,我们都惊讶地发现,已从市区到了门头沟的山里。
“咱们去昌平吧!”她建议。“好。”我们在几座山的脚下转来转去。朋友又说:“你想去西边玩儿还是北边玩儿?”“你去哪我去哪。”
“我带你去---(字太复杂,字库里没有)下村吧!”“好。”我们转过了几座山,“这条路对不对?”她问。“不知道。”“要是找不到怎么办?”“回家。反正咱们已经看见山了。”她停了车,我从提袋中拿吃的。我们插管喝奶,又吃了若干巧克力榛子球。她松了手刹,“走!肯定能找到!”
一路问,一路聊,一路吃。我们找到了这个据说明清出秀才、举人的山村。买了票,步行进去,一路向上。一户挨一户,我们伸头探脑,家家的袖珍院里都摆着桌子,招呼着人们进去。怎么也看不出书卷气氛,只是飘出各种饭味。“一会儿咱们在这儿吃。”我看着歪歪斜斜、石片垒的墙垣,肚子隐隐作痛起来,“我不饿。”跟她走着,竟走到荒草堆、破败的院落里转不出来了。问了好几个人,才回到小石头街上。“什么破地方!一点也不好玩!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吃农家饭!”
我们在连绵不断的大山里绕,“就这山,什么秀才、举人,穷山恶水出刁民!”朋友评论。“这是咱们来的路吗?”我有了疑问。“好像不是。”她东看西看。“哪怎么办?”“怎么都能回去。”我开始留心路牌了。
“你看!”我指着一个岔道口的木牌,大大的箭头指着左边的路,上写“进城”字样。车慢慢地滑过去,“咦?箭头怎么又指着右边?”当我们在牌子下抬头看木桩上牌子上画的箭头时,它确实指着右边。“走错路了,我们转回去。”她说。“等等!这可是条下山的路,右边像是上山。咱们可别又回到山里去。”我说。她已在旁边的土路上掉过车头,U
turn,上右路了。
车轮快速地转着,地势越来越高。一会儿就弯弯曲曲地上了一座山。路开始盘旋着向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蜿蜒。前方有牌子警示,此处有多处拐弯。我看她开车总是压着中线,想提醒她交通规则。但又觉得如果我们太贴近崖边,也是危险。已过中午,路上无车,由她吧。转过一个急弯,右前方有一个半悬空的小桥。有一条黄色的狗贴着崖边,不紧不慢地面向我们朝小桥走来。我心里想:这里怎么有这么干净的狗?嘴上却想提醒别碰到它。朋友的车速慢了下来。我刚想说,突然狗扑了上来,竟跳到挡风玻璃我的眼前。我看见了狗的眼睛,不像狗的,像个别人的、像……我尖叫起来。车急速左移,一个点刹车,噌地又向前冲去。我几乎撞在前玻璃上,安全带把我拉了回来,我碰到靠背,又弹起来,几乎扑在右玻璃上,安全带又把我拉回来,我一下子又倒在朋友身上……
我见过各式各样的狗,他们的眼睛是温柔的,无论是黑贝还是藏獒。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狗眼,大白天就像黑夜里两盏小灯,如鬼火般闪耀,而且充满了仇恨——这不是狗的眼睛。
朋友说:“看!看!它还在桥头!”我不肯回头。她指着反光镜,“看!”我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那只狗稳稳地站在桥头,看着我们这辆车。我立刻往前看,大喊:“左拐弯!”车“嗖”地压着崖边拐过山去,行驶在坚硬的路面上了……如果没有安全带,我肯定已滑落瘫软在脚踏上。
有时,万物之间,读懂对方,生死交错一瞬间。
我对朋友的应激反应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没有招你,你扑我干什么!”朋友突然大声说,“我不怕你!我压得住你!走!”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回想了一下,我看到的“凶眼”是斜侧面,确实是朝向她的。朋友正色对我说:“你表现不好,你慌了!你记住,什么都得怕人!你记住了吗?”我捣蒜般点头。
车飞快地在群山中转来转去,终于我们看见了平原,终于我们见到了高楼大厦……
下午,我们在西三旗生态园用餐。早晨说好我请客,她却坚持买单。送我到家时,她说:“以后,我还和你一起出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