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培训有感
(2009-03-15 14:21:59)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学科研 |
开学培训有感
在开学初的培训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心理专家黄东梅教授和北京宏志班原班主任高金英老师的报告,并观看了魏书生报告的录像。在这三场报告中,专家们讲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经验,传授了许多心理知识。无论是哪一场报告,都让我们获益匪浅。
在诸多道理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是哪一位专家,都强调了做教师的人所必须要具备的“德”。
我们总说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的确存在,但存在的原因呢?恐怕不能把我们自己完全排除在外吧。如果做教师的人尚不能将“人”字写好,我们又如何能引导学生写好这个“人”?这时我们又去抱怨别人什么呢?
常听几个相熟的朋友提起一位年轻教师,其为人处事简直让人震惊。只要牵扯到一丁点个人私利,她便不顾忌所谓友情,对自己的朋友使手腕,害得那个朋友。。。。。。我不想过多地评论她什么。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这种自私也应该是有所限制的。我只是私下里想她的学生在她的教育下,又该写出怎样的“人”字呢?
黄东梅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记住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这几句话看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却很难。
如果是相对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我想我们要能做到“把别人当自己”也绝非易事。我们动辄呵斥学生这不对,那不行,可是如果是我们处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们真的就一定比他们行吗?我记得自己在当班主任时也曾怒斥学生,什么事都不抓紧,总是拖拖拉拉的,可自己不也如此?比如这次写作业,眼看到时间、不写不行了,才动笔来写。虽说也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但那都只是借口而已。人总是有惰性的,我们也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只能是逐步改正,强求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对有些问题较多的学生,我们只能要求他们一点点改正,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急肯定是急不来的。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就可以了,但是要改正一个已经形成的习惯却要付出比21天多许多倍的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多拿出点耐心,不抛弃,不放弃,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向前走。尽管路会坎坷,但最终我们会笑到最后。
所以,想要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就先成为怎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