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钟十忌十要(上)

(2019-10-14 21:12:12)
标签:

诗词

楹联

诗钟

老卡

张双柱

诗钟十忌十要(上)

——《江月七唱》征文阅评札记

张双柱

 

 

八月底,江月诗社换届。为继承江月光荣传统,推进诗社活动更上层楼,诗社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诗社宗旨,认真规划各项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即九月社课,乃笔者所提议的诗钟学习和创作。为降低创作难度,要求结合江月诗社换届,以喜迎国庆七十周年为主题,进行嵌字和分咏创作。嵌字体,体限嵌字正格,字限“江”、“月”二字,可七唱,亦可独唱;分咏体,分咏“江”、“月”二物,其它不限。本次“江月”嵌字和分咏创作活动,通称“江月七唱”。征文通知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广大诗友积极响应,短短四五天就收到作品百余件。应诗社相邀,笔者对部分作品进行点评。笔者点评同时,既认真学习了诗友应征作品,也重新学习了诗钟基本常识,获益匪浅。现根据重阳诗会讨论意见,将部分具有代表性作品的点评意见,以及笔者个人学习心得,一并梳理成篇,就教各位方家。

 

诗钟简介

诗钟,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限时吟咏文字游戏,因其随意,流传枝脉繁多,却又限制性很强,也只是小众流传。尽管许多教授诗词的老师,十分看好诗钟,视为初学者最先入门课程,但圈外知者甚少,广大初学者对此无所适从。近些年,许多有识之士对如何宣传和普及诗钟,进行了一些探索。今年七月,中国楹联学会根据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文联有关新兴文化社团管理规定,联合天津市楹联学会共同组建“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诗钟社)”。诗钟社随即在结合南北诗钟传统的基础上,推出《诗钟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广泛征求意见,拟经研讨论证后正式颁布,作为今后诗钟创作与比赛评审的标准。

芜湖江月诗社的换届暨“江月七唱”活动的开展,同中华新诗钟社的成立及《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可谓之不谋而合。

《规则》定义,诗钟是一种诗体,属于杂体诗范畴。诗钟限一炷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简称“钟”。折枝诗、羊角对、鏖诗、战诗、阄诗、臼诗、改诗、诗唱、七碎、十四字诗、两句诗等,都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诗钟不同体式的称谓。

诗钟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的福建八闽地区,广泛流传的格式分为嵌字体、分咏体、合咏体、笼纱体四大类。“江月七唱”限嵌字、分咏二体。

所谓诗钟的嵌字体,是指在诗钟两句的某处嵌入某一个字以构成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又称嵌字格或嵌珠格,这是诗钟制作最常见的一种体式。嵌字钟格繁多,“江月七唱”限“江月”二字,根据所题二字分嵌于每句之位置,分为凤顶格、燕颔格、鸢肩格、蜂腰格、鹤膝格、凫胫格、雁足格,惯称“七唱”,此乃正格七式。

为使大家对正格嵌字体七唱有个直观了解,现从征稿作品中提拎七副:

[1] 一唱:江花韵起迎清佩,月色诗流泻丽华。(No. 10

[2] 二唱:春江碧水诗潮涌,秋月繁花艺海翻。(No. 14

[3] 三唱:枕上江声千古乐,窗前月色万年诗。(No. 20

[4] 四唱:诗似大江追起落,情如浩月涌波澜。(No. 24

[5] 五唱:帆樯又举江天远,心曲重归月桂香。(No. 28

[6] 六唱:窗前气爽观江色,楼上神清赏月光。(No. 72

[7] 七唱:盛世开怀唱大江,良辰煮酒邀新月。(No. 37

作者可以独立完成所有七副即七唱,也可只完成其中某一副即某一唱。“江月七唱”就是这么规定的,据统计完成所有七唱的来稿过半。

所谓诗钟的分咏体,是指诗钟的上下句分别各咏一个事物。“江月七唱”除要求不犯题字外,未加以任何限制。

为使大家对分咏体也有个直观了解,再从征稿作品中提拎三副:

[1] 顺流白鲚思长汉,仰望银蟾照四邻。(No. 156

[2] 楚水天门奔海去,蟾宫玉兔捧花来。(No. 160

[3] 天门烟起双峰隐,客路愁生一夕长。(No. 150

例一所借代鲚、蟾,本是互不相干的,但在分咏江月的作品中,构成一比十分谐和的状写。例二则通过互不相干且互相对立的一来一去的描述,将所咏江和月置于矛盾统一体中,倒也别致。例三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上句直截了当写得是芜湖江面,下句却拐弯抹角去写月,把玩出诗钟特有情趣。

就其钟律基本要求来看,绝大部分作者尽管是刚刚学会诗钟,来稿绝大多数是合格的,有的还相当出色。为提高诗钟创作水平,笔者仅限诗钟技巧,拟以指点不足为主,并据此总结“十忌”、“十要”,供大家创作参考。至于平仄出入、联语好坏、主题如何等问题,不在本文交流范围。为行文流畅所需,一些作品序号也不一一列出。

 

诗钟十忌

一忌犯题。

诗钟创作,除嵌字体外,其它诸体不可犯题字,也不能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本次活动以“江”、“月”分咏,若使用“大河、长河、扬子、蟾宫、玉镜、桂宫”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绝难得到佳句。本次活动由于时间有限,未有诗钟专课辅导,来稿犯有此忌为数不少。不过,这也是仅在诗钟范围内讨论,如果是对联或律诗创作,诗钟所遇有的犯题字作品,往往是一副好联句。

二忌偏题。

偏题,亦即偏离目标,或曰偏离重心,可以说是任一文体写作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诗钟首忌犯题字,也就更容易因此而偏题。比如“寂寞千年伐桂宫”(No. 154),所咏对象显然是人(省略的主语吴刚),而不是月(尽管有“桂宫”二字点明题字,但在这里却是谓语)。再如“桥飞天堑通南北,虹接蟾宫跨海川”(No. 152),显然双偏,上句虽然写得是江上,但目标偏离,写的是桥;下句虽然写到了月,其句式同上句,重心落在首字“虹”上。

三忌撞音。

撞音,指的是同音相犯,对于其它文本形式,虽非大毛病,但对于诗钟,能避免还是避免为好。因为诗钟篇幅极其短小,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读音相同的字多了,读来毕竟不爽。如前文所拎之五唱“心曲重归月桂香”中的“归、桂”二字,就是同一读音,幸好声调有所区别。再如“江城赏月沿江走,月夜巡江戴月归”(No. 36),十四字中竟有六个题字,感觉是一副回文联。须知,诗钟嵌字体的题字只能嵌一次,多了就不是诗钟,而是其它,即便写得再好。

四忌半面。

诗钟所忌半面,亦即半面妆,指的是上下两句极不协调,有如半面梳妆,半面未妆。如“江流宛转曹姑甸,月魄缠绵四褐乡”(No. 11),“曹姑甸”勿须解释,便知是一地名,且带有女性化色彩,而与之比对的“四褐乡”,尽管也是一地名,若不作解释,其它一无所知。这就好比,一是梳妆的女人,一是未梳妆的不知性别的人,无法比对。而这在律诗里,作为宽对之所以允许,那是因为诗不仅有题目,而且该句又有上下文相呼应,其信息量是诗钟无法比拟的。再如“江流古韵三秋水,月洒新辉四褐山”(No. 45),“四褐山”实名制,“三秋水”则虚,不能为对;“赭塔晴岚江景美,镜湖烟雨月光斜”(No. 57),上句“赭塔晴岚”也是实名,“镜湖烟雨”不对也。

至于“百万雄师过大江”句(No. 45),根据现行的评审规则,此乃前人名句,其对句也应该用前人诗句,即集句法,方为正对。对此,笔者暂存疑搁置不论。

五忌跛脚。

诗钟的出比与对比,即上句与下句,须巧合臻凑,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如跛脚,惯称跛脚钟,亦当力忌。跛脚钟在本次征文活动中比较少见,因为无论堂皇还是纤巧,抑或如天如井,都是比较成功的句子了,这对于初学诗钟者,算是较高级别差错。比如第108号作品:“径上操琴唱晚江,花间把酒邀明月。”下句优雅且工整,惜上句不当难能与之比对。再比如第163号作品:“每向长河寻好句,常将玉兔谱华章。”若独立去看某一句,上下两句都是很好的句子,同样可惜的是,相互比对时,“每向”与“常将”很有逻辑性关联,但“每向什么”与“常将什么”就缺乏内在必然关联了,这种缺乏表现为不稳,谓之跛脚。相比较而言,“闲思客里江中笛,醉共天涯月下人”(No. 167)不仅每一句用词比对贴切,而且上下两个整句也是互相对应,只是“思”与“共”比对略显不稳。

六忌合掌。

合掌,一向被诗人诟病,但也一直备受争论。笔者对此一向不以为然。所谓合掌,通常是指上下句一个意思,或同义字、词对列。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的一种语言,汉字的表意性特征及表现力在诗歌文本中尤为明显,换言之,字数越少的文本,汉字的表意性及表现力越是明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为迎合主流,在普及诗钟时,才将合掌列为一忌。

如前文所拎之四唱“诗似大江追起落,情如浩月涌波澜”,上句的“似”和下句的“如”是同义词,虽无大碍,诗钟评审标准要求必须避免。尤其关乎主题的用字、用词,更应避免。如“孤舟”不能对“匹马”,“二虎”不能对“双桥”。即便在同一句子里,如“玉兔东升照朗月”(No. 66),也不能将“玉兔”与“朗月”并用。

七忌不类。

不类,也可以按惯常说法将其称为不伦不类。诗钟不类乃通病,比较普遍,主要出现在主题、主词或句式上。

比如“势到天门开道古,情归海岳醉神交”(No.153),上一句写的是江,下一句偏离主题,既非月,也非江。上句“天门”所指为一,下句对应的“海岳”所指却为二,无论是指大海高山,还是四海五岳,都与“天门”不相称。这种以一对二的句式,惯称三脚钟,不稳,系不类最大通病。

再如第23号作品:“楚地鸠江七旬鸿,中天日月八方明。”这一比出错较多,仅以主词而论,“鸠江”乃专有名词,而“日月”含两个专有名词,这是典型的三脚钟。类似还有“长江”对“日月”、“月色”对“江山”、“玉盘”对“云水”、“东海”对“九州”、“一江水”对“古月风”,等等。

还如第102号作品:“江清练净千帆远,月朗星稀万嶂新。”上句的“练”字虽作名词用,所指并非江河。故本比“江、月、星”三字属同一类名词,“练”则为另一类名词。月可以对江,练不可以对星。星与江、月相合,故练与江、月、星不合。这也是比较常见问题。

也有一般用词的错误,如第157号作品上句的“吴头楚尾”与下句的“鸟静风轻”,“头尾”二字与“静轻”二字分属两类不同词性,用则犯类。第46号作品上句的“潘江陆海”与下句的“朗月清风”,上句用典,下句无典;上句“潘、陆”为姓,下句“朗、清”非姓;上句四字都是名词,下句四字则是两个形容词、两个名词,可见这一比更属不类。第100号作品关于“芜湖四褐”一比,错有多处,究其不类之错,是以总对属,芜湖为总,四褐山为其所属,实不匹配。再严格一点,第76号作品“万朵江花迷我眼,满天月色醉诗心”,十分精彩,无论用于律诗还是楹联,都可以,但用于诗钟,很有必要推敲一下“万满”、“我诗”之对。还有些作品就其字面来看,同合掌一样,也是十分工整,但细究字义,同文本所要求却不合,例不能对。如前文所说的“江清练净”,这里的练字,是指洁白的熟绢,可说“江白如练”、“江静如练”,不能说“练净如江”。

八忌叠字。

同样是作品字少的缘故,不能浪费每一个字,故诗钟忌用叠字,钟眼尤甚。本次活动来稿叠字还不在少数,如“默默圆圆”对、“粼粼莹莹”对、“隐隐溶溶”对、“滚滚柔柔”对、“习习朦朦”对、“漫漫朦朦”对……

九忌成句。

一般而言,诗词曲联中凡四字及以上的视为现成句,包括成语,创作中是不提倡用的。其特别为人熟悉的,更不提倡用。本次活动来稿对此也不怎么在意,比如写江,不是“長江滚滚”、“波涛滚滚”,就是“江风习习”、“江流默默”。再如写月,不是“月色朦朦”、“明月朗朗”,就是“皓月当空”、“弦日当空”。还有“文明官陡”、“大江东去”,“万里江山披锦绣”、“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现成句。如果把比对“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一句改为集句,则另当别论。

诚然,一些特别好的现成句,也可以打磨一番为己所用,比如前文所提到的第102号作品:“江清练净千帆远;月朗星稀万嶂新。”“月朗星稀”是成语,作者打磨出“江清练净”与之相对,从而避免了陈旧感。遗憾的是,该句“练”一字没有锤炼好。

至于宋代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用了两个成语,且未经任何打磨,成为千古绝对,那是特例。

十忌哑钟。

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被称为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古人钟聚时,若谁敲出哑钟,是被罚去打扫场地的。由于哑钟所论范围较广,故笔者一开始即交代:“平仄出入、联语好坏、主题如何等问题,不在本文交流范围。”这里仅摘录民国张西厢先生《闲话诗钟》一段论述供大家参考,张先生曰: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诗钟十要》待续   

20191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