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侠客行——评金曾豪《密林追踪》
(2013-02-28 00:57:38)
标签:
书评动物小说金曾豪 |
动物世界侠客行
《密林追踪》收录了七个动物故事。涉及到牛、黄鼬、马、水獭、鹰、狗、猞猁等几种动物。这组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家在描述其动物行为动机与行动方式时,有意无意地突出了动物的侠义精神。这些动物侠客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有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惜牺牲性命,有的为了获得完美的绝世武功而严于律己刻苦训练,有的则向往着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江湖生活,不自由毋宁死。这些具有人类智慧的行为在一个个具有动物属性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让我们有了一种阅读的陌生感和新鲜感。
第一类侠客是宁可牺牲性命也要维护尊严的侠义之士。《青角牛》、《鼬冤》和《警犬拉拉》属于这一类。在《青角牛》中,为了逃避穿鼻,为了救下即将被宰杀的母亲,青角牛将宰牛人视为仇敌,甚至想要将其置于死地。而当看到宰牛人为了救小主人奋力与金钱豹搏斗时,青角牛原谅了宰牛人,挣脱自己的牛鼻绳,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加入了这场殊死搏斗,最终救下了小主人和宰牛人。《鼬冤》中,一只被鸡棚主人追捕的黄鼬并不因为自己被冤枉而远离是非之地,而是不屈不挠地在鸡棚边等待着抓住真正偷盗鸡蛋的灰蛇。灰蛇的阴险狡猾让黄鼬最终冤死在鸡棚主人的枪下,但黄鼬至死也没有松开被它咬住的灰蛇。《警犬拉拉》讲述了一只警犬被误解的故事。尽管整个搜寻的过程的监视与不信任让拉拉极不愉快,但在没有主人明确指令的情况下,拉拉依然凭借着训练有素的搜寻能力找到了追捕的歹徒,最终带着枪伤回到主人的身边。在这几个故事里,这些并非猛兽的动物为了尊严而置性命于不顾。它们的行为或许只是一种生理的本能,但这种原初的本能却令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第二类侠客是不甘束缚的勇士。这类侠客不愿意被世俗的观念和规则所束缚,对它们而言,不自由毋宁死。《道具马》和《丛林之子》就是其中的代表。《道具马》中的白马贝贝是一匹训练有素的赛马。贝贝在一次意外中失明后,被卖给了一个矮胖子。矮胖子把贝贝牵到一个景区做了游客拍照的道具。然而贝贝并不情愿成为道具,它一直记得自己是一匹马,是一匹赛马。因此它竭尽全力抗争着,希望能回到赛道的起点。在种种挣扎与努力都失败后,贝贝纵身一跃,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了下去,用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不让它成为赛马的世界。《丛林之子》讲述的是一只猞猁成长的故事。年幼的猞猁依依意外地离开了母亲,没有生活能力的它幸而被一个孩子收养了。因为胆小,缺乏生活能力它只能把人当作它的依靠,因此被取名为依依。虽然与人生活在一起,但依依始终没有忘记在野地里奔跑和捕食。当野性渐渐回复到依依的身上时,它开始捕猎村里的家禽,人们只能把它送到了动物园。在动物园里依依遇到了另一只猞猁,它们素不相识,却都在内心里升腾起久别重逢时才有的那种亲切和欣慰。在看到对方的一霎那,它们都猛然得到了一个提醒:你是一条猞猁!你的家在山林里!地震的风雨之夜,它们在死亡的恐惧中依然没有放弃回到山林的渴望。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贝贝在落日的余晖中奔跑于水塘边的身影,凌空一跃的悲壮,两只猞猁对望时热切的眼神,还有一份透过作家的笔端流露出的,来自人类对它们的钦佩和赞赏。
第三类是顽强修炼,追求完美的孤独侠客。它们和人类的此类侠客一样生活严肃、孤独,甚至枯寂,为了练就完美的绝世武功,它们不断挑战着生命的极限。《鹰飞天地间》讲述了一个鹰族家庭的故事。雄鹰和母鹰为了训练雏鹰的生存能力,不惜采取了近乎残忍的训练方式。一只雏鹰被淘汰,另一只雏鹰死于意外后,它们选择继续哺育新的雏鹰。母鹰的死并没有让雄鹰放弃对雏鹰的培养,在更加艰难的环境中雄鹰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为了让小鹰离开自己独立生活,雄鹰不惜用绝食的方式逼走了小鹰。为了获得新生,雄鹰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完成了嘴喙和爪子的更新,重新振翅飞向了蓝天。为了后代的成长,雄鹰和母鹰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一丝不苟,容不得自己和孩子有半点马虎。尽管遭遇了种种致命的挫折,但它们从未想到过放弃。那一份执着与坚强感染和唤醒读者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着一份对于生命与理想的思考。
把《密林追踪》里的动物故事当做动物世界的侠客行来看,会让我们对金曾豪动物小说有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