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 燕
与余雷结识于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她在省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阅读的乐趣”,走进教室,她正俯下身来专注地倾听着北京路小学四年级学生杨钰莹的提问,并认真地一一回答,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讲座后接过她递来的名片,名片正中是一幅剪纸——一个端坐展卷阅读的孩子。正是这张极富中国风和童趣的名片,让我明白,余雷心中装着孩子。几番接触,教学之余,她不是埋首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就是下农村、进校园奔忙在阅读推广的路上。
6月1日,又一个儿童节来临之时,记者就儿童阅读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余雷。
儿童阅读是基石
记者:一个出版人曾说过,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而在国民阅读中,儿童阅读是基石。目前,儿童阅读状况如何?
余雷:不久前出炉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令人欣喜,我国儿童阅读率及阅读量均呈上升趋势。据这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8周岁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75.2%,比2010年的74.3%上增长了约1个百分点;0—8周岁人群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5.40本,比2010年的4.78本有所增加;0—8周岁人群的期刊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的50.5%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市与农村差距大,乡村学校大多没有图书馆,学生无书可读,大多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家务负担重而没有时间阅读,师资水平相对落后,无法指导开展阅读……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任重而道远。
记者:新世纪以来,亲近母语、红泥巴等各类民间儿童阅读推广机构活跃在华夏大地,他们下乡村,进校园,培训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播散阅读的种子。我省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何?
余雷:我省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时间不长。因为我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教学和创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教育孩子?后来,我读到了狄更斯的一首诗,他在诗里这样写道:
没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书那样,
也没有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读书这条路
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书籍啊,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把我们,带往远方!
这首诗让我豁然开朗,阅读推广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艘船,一匹马,它们不分高低贵贱,执著地把人的灵魂带到远方。于是,我主动地与上海微笑青年公益服务中心、明天出版社、昆明新知图书集团等机构和单位的联系,在他们的支持下,近两年来,我所在的昆明学院民族儿童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2010年在昆明举办了“书香彩云南”暑假阅读活动,历时3个月,参与学生1万多人;2011年又举办了首届昆明学院杯小学生暑假读书活动,历时4个月的参与学校133个学校,学生1.3万多人。我们还深入到宁洱、宁蒗等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教师阅读培训课程,推动当地的儿童阅读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月初,我重返宁洱,进入宁洱第二中心小学的图书室,映入眼帘的就是每张书桌上摆放着的孩子们自己绘画与摘抄的作品。每个孩子都制作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书袋,每个书袋上都缝着自己的名字和年级班级。透过这些,我看到阅读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开花。
应该说,我省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才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对于负重前行的我们来说,热切地期盼着有更多的机构和志愿者加盟,未来的路上,有你、有他与我们同行!
让孩子爱上阅读
记者:日前看到一份由《中国儿童画报》等几家杂志提交的“2011年度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和孩子购书的动机差异较大,家长青睐励志类、少儿英语类、入学准备类书籍,握有图书购买权的家长明显的功利性追求对孩子阅读有什么影响?
余雷:人生是一次旅行,不是一场竞赛。通过阅读,我们要让孩子们看到这一路的风景。
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谈论儿童的发现,在谈论对儿童的尊重。但成人世界对于儿童的尊重往往停留在理论上,付诸实践的行动并不多。很多时候还以“为你好”、“为你负责”的名义理直气壮地将成人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在阅读的选择上也是如此,功利性阅读最直接的后果是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拒绝阅读。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理论,了解一个人先要读懂他的“说明书”。要了解他与其他人的共性,了解他的个性,最终要深入地了解人性。这个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儿童阅读。要让一个孩子爱上阅读,先要读懂这个孩子的“说明书”,要关注他的特点,关注他的需要,关注他的心灵,关注他的发展,然后为他量身定做适合他的阅读方案。按照孩子天性的需要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让孩子对阅读发生兴趣;按照孩子心理的发展进行阅读,才能真正让孩子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按照孩子心灵的成长进行阅读,才能让孩子与书进行生命的对话,点亮孩子的灵魂。
记者:让孩子爱上阅读有哪些途径?
余雷:打造和谐的阅读环境,设立各种书架,家里,课堂,甚至帮孩子建立自己的藏书架。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孩子一起读书,亲子共读是陪伴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家长们首先要学会关掉电视,尽量减少上网,与孩子一起选一本孩子喜欢的书,和孩子一同读书。这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小事,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阅读。曾翻看过书名叫《你睡着了吗?》的儿童绘本,小熊宝宝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你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没有我富有,我有一个给我读书的“妈妈”。
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打上底色
记者:“六一”儿童节到了,请为孩子们推荐几本图书。
余雷:我是搞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的。我很赞同曹文轩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我喜欢这一说法,是因为它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近10多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了黄金期,出名家、出名作。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伍美珍的《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郁雨君的《辫子姐姐心灵花园》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以及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都值得一读。
记者:儿童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学斌评论说:你是一个儿童文学的‘多面手’。一手写少年武侠,一手写文学评论。理论、儿童小说、散文、童话都能来一笔的人。请介绍你的创作情况。
余雷:我2000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至今,已出版了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散文探论》(荣获冰心散文理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长篇小说《小小赶马人》、长篇童话《老师是个笨精灵》、人物传记《鲁班》以及“余雷奇幻系列”、“笨侠系列”等,我立足于云南的山水风光、民族历史文化,以儿童的视角,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奇幻的童话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