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平阳先贤珍贵书信手迹
--民国时期平阳人文荟萃,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文:光明人家
2016-07-06
老平阳的民国时期名人不少,只是目前无人去挖掘而已。坦白的讲,如果可以深入研究的话,至少民国老平阳的名人不输与明代,政界、军界、文化界都有杰出的人士。当然,与人才辈出,高潮迭起的南宋一朝还是有些差距的。
网络时代,信息通达,以前那些不可一见的民国平阳先贤珍贵书信手迹均可收集看到,特别是孔夫子旧书网上,资料众多,但价位很高,让人望而兴叹,只能观望而不可得,但也可以下载欣赏,下面是收集的民国平阳先贤部分珍贵书信手迹,非常珍贵,这些先贤书法字迹工整,功力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一、马星野致黄天鹏信札
马星野(1909-1991),平阳人。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一代名师。原名允伟,读小学时改名伟。旅美时,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笔名。中央政治学校毕业。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与“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并称“平阳三王”。
这是新闻王乡贤马星野先生钢笔信札一通一页带封,书致现代新闻学的拓荒者黄天鹏先生,黄天鹏,原名鹏,字天鹏,别号天庐,以字、号行世。于1905年3月生于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南街道马栅村。创办我国第一个新闻学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学的拓荒人。
二、陈仲芸女婿孙啸南信札
陈仲芸(1875—1932),平阳教育先贤,烈士陈再华(1904—1935)之父,原名毓琦,鳌江镇人,清末生员,鳌江小学创始人之一。光绪二十三年(1897),陈仲芸和王理孚、王惺园等社会名士,共同创办“鳌江书院”。清宣统三年(1911),鉴于“鳌江为通商巨埠,商人要有学识”,陈仲芸建议在鳌江初等小学内添设商科。民国二年,平阳政府创办县贫民习艺所,陈仲芸首任所长,后升任县救济院院长,创办习艺所、育婴堂、施药局等慈善机构。
陈仲芸家书,写给女儿陈素蕉,稍稍查了下,陈孙两家世交,陈素蕉嫁孙啸南,在天津定居,孙精通财务,旧居常德道二十号,天津知名小洋楼之一。信中提到陈秀梅报考省助产学校,此后陈秀梅嫁给王栻教授。信尾还提到啸婿,应陈仲芸家书无疑。
孙啸南(1894-1987)名琦字啸南,浙江平阳县鳌江镇人。出生于商贾之家,曾就读于武汉某专科学校,学习会计专业,先后在中兴煤矿、北票煤矿负责财会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定居天津,曾担任中孚银行副经理。
三、王理孚致刘邦骥先生信札
王理孚(1876~1950),字志澄又名虬髯、髯翁,鳌江人。师从刘绍宽,此札为海髯先生致刘邦骥先生一通四页。珍贵。王少年时师从刘绍宽,
17岁中秀才,1901年考取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因家贫转读杭州武备学堂。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省都督府民政秘书、鄞县知事。民国后弃官返乡。民国四年,其出任平阳县修志局主任,历时十年完成《平阳县志》99卷31册,是清乾隆以来平阳第一部县志,亦是全国著名县志之一,为弘扬家乡文化作出贡献。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平阳县立中学创立,王理孚将开垦南麂创办鱼佃公司所得收益两万银元悉数捐作建校资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闻其事迹,特题赠“义门”金匾,以示旌表。他协助次子王文川兴建鳌江码头,使鳌江千百年来封闭落后的“舮艚头”变成了当时浙南进出口贸易重镇。王理孚的著作有《海髯诗》。
刘邦骥(1868-1930)生于湖北汉阳府汉川县麻河镇。曾为张之洞幕僚,管理文案、库务。他赴日留过学,毕业回国后,考中湖北乡试举人,人称他刘先生。他知识渊博,曾任浙江钱塘县道尹(管理所辖县行政事务的官名)。
四、王祥第致王一川信札
夏鼐先生校注《真腊风土记校注》一书
,夏鼐特请其清华大学同学平阳王祥第王祥第先生校对整理此书稿,王祥第(1911-1990),鳌江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温州中学教师。此书为王祥第赠其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先生的亲笔书。较为难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