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诗人雁翼

标签:
雁翼重庆文学史诗人情怀赤子心十四行体在中国杂谈 |
分类: 文艺评论 |
上世纪50年代,我开始学诗,即慕雁翼之名,直到50年后,才有机会直接晤对。那是1994年11月,先生来渝,我当时在《重庆日报》副刊部供职,前往他下榻之处采访,深深为他的爱国爱诗之心所感动,遂写了一篇特写《诗人情怀赤子心》,在报上刊发。这次带了复印件来,送给先生家人,作为纪念。
1997年,先生的四卷本选集发行并在成都举行研讨会,我不克前来,特致贺诗一首,蒙先生亲笔复信,谓因此而“似乎欠缺了许多”,并应许赠与文集一套,果然交由重庆诗友带来。
以我与雁翼先生的交往,没有更多可以追思的内容。但是我对他却非常崇敬,特意查阅了手边的多种正式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写下这个发言稿。雁翼是一位全能型作家,各种文体均曾涉猎,且各有收获。但是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位杰出诗人,以为他于诗着力最勤,用心最精,为时最长,成就最高,所以我发言的题目定为《文学诗史上的诗人雁翼》。
作为一位杰出诗人,雁翼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是史有定评,不可忽视的。我们这样说决不为过:20世纪的中国新诗选本如果缺少了他的作品,那就是不完全的。
雁翼先生对新诗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一、首先,雁翼是1950年代成长起来的重要青年诗人。1957年一些优秀青年诗人被打成右派以后,作家出版社于1963年为5位幸免于难的青年诗人各出了一本诗选,其中就有雁翼先生的《白杨颂》。
二、他是以诗歌反映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先行者之一,对其代表作、成名作,诗集《在云彩上面》各种新诗史都有充分的肯定。骆寒超的《20世纪新诗综论》(学林出版社,2001)说,诗中“有一股把青春生命奉献给祖国伟大建设事业的理想激情洋溢着”,“使一代开拓者的灵魂染上了健康而亮丽的色彩”。
三、雁翼是1950年以后最先有意识借鉴14行诗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上纲上线,遭到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但是历史证明他是勇敢的探索者,青史留名,“笑到了最后”。许霆、鲁德俊合著的《十四行体在中国》(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真实记录了这一段公案,并且称雁翼的十四行组诗《宝成路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俨然是一部‘现代史诗’”,“在中国十四行诗创作史上是一个创举”。
四、雁翼先生还是一位自觉地兼顾儿童诗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为《雁翼儿童诗选集》,其中不断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其叙事诗《东平湖的鸟声》竟于1960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全国儿童文学优秀奖,这是十分罕见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斯远把他列入作家创作个案予以论述,给予高度评价(《重庆儿童文学史》第八章,重庆出版社,2009),说他具有儿童诗创作的使命感。
五、进入新时期之后,雁翼先生不但继续保持着旺盛的激情与活力,在创作上又有新的发展(我以为体现在向精短方向发展,向人生哲理掘进),而且扩大了活动舞台,影响及于海外,而且还以诗歌活动家、编辑家的身份出现,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人所难及的贡献。
六、为史家门所忽略的是,雁翼先生也是一位诗歌理论家、评论家。他曾为了反批评的需要,埋头读书,学习和研究诗歌美学,出版过《诗美学随笔》,涉及各种诗体,论述过诗歌创作的诸多问题;他还写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序跋,留下了若干富有价值的诗歌史料。《雁翼选集.文论卷》就是翔实的证明。
七、必须特别强调的是,雁翼先生的文学生涯是和重庆分不开的,他对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样,重庆文学也离不开雁翼。迄今所出的三种重庆地方文学史——《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吕进主编,重庆出版社,2004)、《20世纪重庆文学史》(周晓风主编,重庆出版社,2009)和《重庆儿童文学史》,就都毫无例外地对他诗歌创作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所以,作为重庆文学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雁翼先生,一定要继承他的未竟之业,学习他对祖国、对文学的忠诚,为重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此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雁翼先生!今天我似乎看见你在天国望着这个动人的场面对我们微笑;不,我分明感觉你就在我们中间。
附录:
《卫河诗魂》首发式暨雁翼文学研究座谈会在馆陶召开
http://s8/bmiddle/4903ab34g9247f8b12637&690
暨雁翼文学研究座谈会在馆陶召开
【网易博客消息】二零10年10月10日10时10分《卫河诗魂》首发式暨雁翼文学研究座谈会在中国河北邯郸馆陶县广播电视台二楼会议室召开。这是馆陶县、邯郸市乃至河北省文学界和理论界的一件大事。会议由主编之一牛兰学主持,大家围绕《卫河诗魂》和雁翼话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就雁翼文学研究达成了多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