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2009-12-12 17:50:35)
标签:

教育

分类: 模电学习

            第十三讲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是描述三极管各项参数的依据,过去,三极管在出厂时都有一个特性曲线与之对应,从其特性曲线上可以大致看出其各项参数指标。现代,这项工作都被省略了。
下图一个随机的三极管特性曲线,我们按照该随机特性曲线描述其晶体管特性。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可以从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好贵重的仪器)上显示出来。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图中横轴UCE是上一讲的结构示意图中UCBUBE的二者叠加,即UCE=UCB+UBE
图中纵轴IC是流过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
图中的每一条曲线表一个基极电流IB值,实际上应该是密密麻麻的,只是选择了这14个做典型显示出来。
以下关于组合字符除首字符外其后跟的若干字符均为下标,文中不再加以下标显示。
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的描述
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是指特性曲线区任一点对应的ICIB电流之比。
A点,IC=2.9mAIB=30μA,则其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IC/IB=2.9 mA /30μA =97
B点,IC=4.5mAIB=45μA,则其直流电放大倍数β=IC/IB=4.5 mA /45μA =100
可见。选择不同的点,其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也不尽相同。
我们来感觉下C点和D点                        _
C点,IC=1.5mAIB=30μA,则其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IC/IB=1.5 mA /30μA =50
D点,IC=0.05mAIB=0μA,则其直流电流放大倍数β=IC/IB=0.05 mA /0μA à∞;
可见,选择的点的位置不同,其得到的三极管的参数也不同,如β为5097100,∞等。其中,D点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接下来会有所深入讨论。这各个点如ABCD,就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来表示,Q就是静态工作点的含义。
ABCD四个Q点中,显然,AB两个Q点选择的比较合适,具有较大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而CD点选择的不合适。
要想选择相应的Q点,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所加的电压UCE,二是确定基极电流IB,留待后续讨论。
晶体管的四个工作区域
三极管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反映的是给定一个较小的基极电流IB,能获得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
我们说上面的AB点选得合适,是因为其还具有较大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如果Q点选择的不当,则直流电流放大倍数较小,如C点,甚至输入一个特定的基极电流,反映出来的集电极电流无规律可寻,如D点。
这就涉及到三极管的工作区域问题,我们把下图左边的区域称饱和区,把下面的一段区域称截止区,把右上区域称击穿区。把图中三条红线围起来的区域称放大区。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饱和区的特点:
反映出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较小;UCE电压较低,往往小于0.4V,随着外加UCE的变化,分别有深度饱和区、浅饱和区和临界饱和区。临界饱和是那条通上右上的那条红色直线上的各点,深度饱和是UCE很小,浅饱和区介于深度饱和和临界饱和之间的点,饱和时的UCE电压称饱和电压,用UCES表示,一般<0.4V


截止区的特点:                                      _
IBà0ICà0,这时IC随着IB 的变化不呈线性变化,IC≠βIB,且即使IB=0IC0,这是因为三极管内部BC结少数载流子作漂移运动产生的电流ICBO,这是二极管的漏电流,反映到三极管CE之间,称基极开路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饱和漏电流,简称漏电流,也叫穿透电流,用ICEO表示。


击穿区的特点:
UCE很大时,其集电极电流IC不再保持恒定,而是很快的的变大。这时的IC也不再随着IB的变化而线性变化,而是随UCE电压的变高而迅速变大,此时如果不加以限制其电流的增大,容易损坏三极管,造成永久性击穿(损坏)。

放大区是研究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的主要区域,介于三根红色线条所围起来的那个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特点是,IC随着IB的变化而线性变化,或者说集电极电流IC受基极电流IB所控制,而与集电极到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CE无关,三极管要想正常处于放大状态必须工作在这个区域,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第十四讲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演变
关于三极管的一些主要参数可参见相关书籍。这里给出一些三极管的参数名词
1:直流电流放大系数(或叫静态电流放大系数,放大系数也叫放大倍数
β,注意符号β的上方有上划线。
描述的是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比值,在放大区内近似为常数,大约在20~400范围内为合格,有些超β管子达到1000倍,β越大,其放大能力越强,但是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如击穿电压会偏低,漏电流会偏大,这都是不利的。三极管基区越窄,其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越容易越过基区到达集电区,其β就越大,显然击穿电压就会降低;而发射区加大多数载流子的扩散量,其到达集电区的载流子数量就越多,β越大,此时在相同温度下,本征激发的自由电子空穴对的数量也增多,当然其漏电流也增大。

β=IC/IBCB为下标)

2:交流电流放大系数(或叫动态电流放大系数β,符号β的上方没有上划线。
这是描述集电极电流变化量与基极电流变化量之比,在远离截止区的放大区内,其ββ近似相等相等。

β=ΔIC/ΔIBCB为下标)

β=iC/ΔiBCB为下标)

3:最大允许的集电极电流ICM(CM为下标)
4:饱和压降VCES(CES为下标)
5:集电极耗散功率PCMCM为下标)
6:反向击穿电压,有三个,BVCEOCEO为下标),BVCBOCBO为下标),BVEBOEBO为下标)
说明一下:BVEBO这个参数较小,所有的管子大约不会超出4V~8V这个范围,6V以下的称齐纳击穿,6V以上的称雪崩击穿,6V左右的有的是齐纳击穿有的是雪崩击穿,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请参见相关书籍说明。
高反压管:一般将BVCEO大于100V的称高反压管,表示可以工作在高电压下,如彩色电视机的视频放大管要达到250V以上,彩色电视机的行输出管要大于1500V等,大多数小功率管子在30V~50V
一个管子的BVCBO略大于BVCEO
7:反向饱和电流,有三个,ICESCES为下标)、ICBSCBS为下标)、IEBSEBS为下标),其中ICES还叫穿透电流。该参数越小性能越好越好。

三极管的放大电路是基于描述原理的结构图演变而来,我们来回顾下。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从零开始学模电(四)
这就是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了。下一节对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的直流参数(也叫静态参数)予以分析,到时要区别电路参数和三极管参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