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君出塞与响沙湾传说故事-@昭君出塞——大漠落雁惊鸿

(2022-07-09 22:07:42)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分类: 艺苑风景

《昭君出塞——大漠落雁惊鸿》

四大美人家喻户晓

王昭君也称得上特别的那个

短短一瞬

她远去边塞的背影

就成了永世的念念不忘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

如果你心里有草原、有大漠

如果你相信动人的故事万古流芳

那么《昭君出塞途经鄂尔多斯-------落雁惊鸿-----响沙传说》

从汉宫到边塞

从离别到成婚

从瞬间到永恒

汉皇“宁边思倾国”

昭君“请缨赴塞上”

自此家国永隔

只剩千里草原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响沙湾,落雁滩,香粉梁,圣女湖,仙女湖,娘娘庙,昭君坟,绣鞋,仔龟,昭君镇……

        昭君出塞典故

王昭君,名王嫱,又称明妃,汉元帝时的宫女,公元前52年生于湖北兴山县。她天姿国色,美貌绝伦,品艺兼备,果敢刚毅,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师落败后宫,之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出塞和亲,安邦定国,贡献卓著,被誉为民族友好使者而名垂千古。

王昭君17岁时,如花似玉,丰腴靓丽,神采飘逸,被称为秭归第一美人,这一年她被选入宫。《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后宫妃如云,能被召见者寥寥无几,因为皇帝是按照画师画像选择入宫的,妃们纷纷贿赂画师,希望能把自己画得美一些,以便引起皇帝重视。王昭君孤傲清高,不屑于行贿,入宫3年从未见到过皇帝。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王昭君自愿出塞和亲,平息边疆战乱,增进匈汉友谊,得到朝廷恩准,受到呼韩邪单于宠爱

出塞和亲那一天,长安街头格外热闹。王昭君美容靓饰,光汉宫,大家惊为天人。汉元帝见后大为吃惊,如此绝伦的美女怎么能送他人呢?然而人事既定,木已成舟,懊悔也无济于事。为了大汉王朝的信誉,为了和亲政策的落实,皇帝只好忍痛割爱。事已如此全怪画师,汉元帝大怒,当即杀死毛延寿。明孙宁不胜感慨:“明妃自小生归州,选入汉宫知几秋。画者无端恶其貌,君王不幸空含愁。”汉宫廷的贪腐行为,彻底改变了王昭君的命运,也留给汉元帝无限懊悔。

王昭君和亲,事关匈汉结盟,民族团结,世代友好,汉王朝十分重视,派遣重臣匡衡和大将陈汤为之送行。出潼关,渡黄河,告别雁门关,王昭君登上胡人车马那一刻,她已经成为匈奴阏氏,就是呼韩邪单于皇后,这意味着她将在孤烟大漠潦度一生,住帐篷,食奶酪,吃牛羊肉…… 回顾巍巍长安,回望滔滔长江,王昭君悲痛不已,黯然泪下,手抚琵琶,吟诵《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出山,集于芭桑……”她思乡念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此去大漠,何日是归程?也许今生再也回不到家乡了。

王昭君先嫁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3年,生有一子。呼韩邪死后其长子继位,王昭君又嫁给他的儿子雕陶莫皋单于,一起生活11年,再生两女。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单于去世,王昭君孤身寡居,33岁郁郁而终,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面向黄河,背靠大青山,她的青冢陵墓现为国家4A级景区,供游人瞻仰祭拜。因芳草覆盖,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

山西朔州,河南襄城,湖北秭归,也都建有昭君墓和博物馆,纪念这位民族友好使者。流传于民间的诗词、小说和戏剧作品,专门讲述她的故事和功绩。

昭君故事感人,可歌可泣。青冢碑文评价她:“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就是说要论功绩的话,王昭君可以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董必武讲得更明白:“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真可谓一语中的呵。



《昭君出塞与响沙湾传说故事》

作者:鄂尔多斯作协会员 王雅丽 

一只遗落千年的绣花鞋

一只回望秭归的仔龟

一湾会唱歌的响沙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美得倾国倾城的南国佳人王昭君

在塞北鄂尔多斯留下美丽的传说

 

多想在澄澈的溪流中做一条快乐的鱼儿,多想在蔚蓝的苍穹下放风筝,多想在绿色广袤的大草原策马扬鞭飞奔,多想探寻会唱歌的沙子奇妙景象,多想在梦幻般的森林里尽情呼吸,找寻童话故事里爱情的踪影,这一切离我们还遥远吗?时空穿越于西汉帝国建立初期,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整个综合国力都不强大,当时北方匈奴实力雄厚,对其虎视眈眈,经常袭扰中原边界。为了保障国家发展,边民安稳,汉朝一边采取小规模象征性抵抗,一边采取和亲的国策,以求和平发展。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中断,不过到了汉元帝时期,由于元帝执政期间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这种局面再一次被打破,于是有了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王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序:

离宫绝旷,远集西羌,一袭红裘,琵琶拥怀,风沙中的身影愈发清晰,历史的宏章缓缓打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月光下昭君弹琵琶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远方狼烟滚滚,铁马兵戈……

听,鼓声渐近。

看,烽烟已燃。

烽烟滚滚

边塞某地,烽火矗立;陈尸遍野,哀鸿遍野。

遥居宫中的昭君,似乎聆听到了边塞的哀怨,怀抱琵琶,感悟着自己的使命……

一、王家有女初长成

话说,王昭君生来秀美,不似凡人。在生她之前,她母亲曾经梦见一轮圆月飞入怀中,这更平添了王昭君身上的神秘色彩。

 昭君玉貌冰心,自幼饱读诗书,对于许配给匈奴单于的妻子,定是一位才貌出众、堪当重任的女子,她端庄秀雅,亭亭玉立,面容柔和,明眸皓齿,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云鬓峨峨,丹唇外朗,仪容典雅,清丽脱俗,柔而不弱,媚而不俗。水灵灵,卓约悦。多有才学,善史书,通音律,心灵手巧,可谓琴棋书画、歌舞绣工,样样精通。

二、寂寞深深汉宫月

启程跋山涉水,千里泛舟,车马劳顿入长安,昭君是出嫁匈奴时期的封号。王昭君故乡在今天的湖北秭归,当年走水路,乘帆船前往东都洛阳,有叫“樯”的可能,宫女一旦入宫,就不能叫原来的名字,后改为“嫱”。至于昭君,是远嫁匈奴时期封的号,为了提高其身价,显出汉王朝对和亲的重视,昭君才从王樯,到王嫱,再到昭君。

王昭君长大后,正赶上汉元帝海选秀女,充实后宫。在这次全国性的选秀活动中,鹤立鸡群的王昭君通过一轮轮的对决,最终成功入围皇家宫墙决赛圈,被送到当时的首都长安,接受汉元帝最后的挑选。昭君家人送别,母亲万般不舍,为她带上一只仔龟做玩伴,以解思乡之愁苦,母女离别撕心裂肺的疼惜,在母亲的怀里久久相拥,昭君梨花带雨,打湿衣袖,一步三回头,跪拜父母,父母为昭君拭去泪珠,千叮咛万嘱咐,母亲为昭君整理衣衫,转身上船,昭君唱《离歌》,感天动地,桃花飞落,鱼儿游弋在身边,为她送行。

可是,在深深的宫墙内,众多的宫女都想得到皇帝的临幸,为此她们贿赂画师,让画师尽量把她们画好看一点。画师毛延寿想得到王昭君的贿赂,清高的王昭君不屑于行贿,于是毛延寿在画像上添了泪滴,汉元帝见了画像自然不会喜欢。王昭君就无缘得见汉元帝。皇宫寂寞深深,转眼就是三秋。

启程跋山涉水,千里泛舟,车马劳顿入长安。在赶往皇庭的路上看到百姓流离失所,艰难度日,心里万分悲悯,在史书中她了解到自古宫廷内斗纷繁复杂,昭君性格桀骜不驯,在寂寞的深宫寻觅属于自己存在的价值。呼韩邪单于为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

她主动请缨出塞和亲,皇帝赐以昭君公主之名,嫁给匈奴单于。派资深外交官教授昭君匈奴礼仪文化及了解塞外社会民情,学农耕,学织造,学匈奴礼仪,学骑射等,以适应当地生活,完成宁边使命。五位宫女选定,出嫁之日,上殿辞别故国皇帝。王昭君带领五位宫女款款上殿,她明媚如玉,裙裾飞扬,步步如生莲花,寸寸俱是华彩。大殿顿生光华,昭君登场,六宫粉黛无颜色。单于一见昭君如此美貌,喜出望外,马上上书元帝,得此美人,愿永保边境平安,绝不起战事。 

昭君出塞和亲,一程山水一程愁,从此后,泪洒故土永生别过。她一生,将个人情感荣辱都置之度外,致力于汉胡修好,不起战争。这是昭君的伟大之处,她对汉室始终保持忠心,对苍生始终心怀悲悯。从昭君和亲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站出来和亲,改变命运,这其中还有她的抱负在里面。

呼韩邪临走时昭君参加了送别大会。她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想把她留下来,但已无法收回成命,便赐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汉元帝实在是太渴望和平了,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

出塞边地,长安城外,灞桥柳色,和亲车仗,荡荡北上。长途跋涉,困顿劳苦,昭君对新生活,几分欣喜、几分盼念。长夜漫漫,苦于奔波。昭君面朝湿地,香溪为其巧梳妆,入帐而憩,梦中想起了故乡的美好与战乱,誓在有生之年,筑就边塞安宁!

那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请求和亲,这成了昭君命运的转折点。那天,昭君一身红妆,莲步轻移,摇曳生姿,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动人心魄。昭君在众人的簇拥下踏上了迎亲的轿子。没有人看清面纱下她的样子,但她的泪珠一定如断了线的珠子,在嫁衣上氤氲出朵朵红花。临走时的那一次回顾包含了太多太多,因为这注定是昭君一次没有归期的远行。

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单于带来一队队由精选良马驾着的毡车,簇拥着昭君上路,画面壮观。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即将远行的昭君手拂精美的马鞍,不由洒下离别之泪。昭君上马鞍,手取琵琶弹。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山春。从跨上马背开始,昭君的命运就和以游牧为生的匈奴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长路迢迢,马儿及琵琶始终与昭君相伴。在陕北境内遇到气候恶劣时,“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马匹顶着凛冽的风沙和漫天大雪行进,严寒中才知道那些征战的将军们是多么不易。暗含了昭君以一人付出免去将士征战之苦的用意。昭君于出塞途中得到九天玄女赠送的银针衣,穿着这件既能御寒又能除害的银针衣,昭君在匈奴很快实现了为当地百姓建桥、为沿途百姓送寒衣。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沙漫漫,抬眼望去,滚滚泪珠没入黄沙,是被沙迷了眼睛……     

汉室衰落,匈奴请求和亲,昭君,你知道这是历史在呼唤你,你毅然丢掉平安终老的生活,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于弱女子而言,悲壮又决绝的路。在你身上看见了一种璀璨的光,一种令男儿汗颜的光芒。为了汉室的和平,你将女子一生的幸福美好抛洒在异地域他乡。

三、以身许国入胡尘

胡汉边疆,烽火正浓。两族刀兵相见,死者甚众。汉元帝不堪其扰安。他特意派出特使邀请匈奴呼韩邪单于进行和谈。呼韩邪单于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

未央正殿,汉元帝设宴迎接匈奴呼韩邪单于父子,双方因各自立场,引出疆域问题的争论。呼韩邪单于为缓解气氛,提出和亲。匈奴单于前来朝见汉元帝,希望当汉元帝的女婿,汉匈共结永世之好。汉元帝答应了匈奴单于的请求。但是,汉元帝是不舍得把真正的公主嫁到匈奴的。他后宫未被宠幸的秀女中,选择一个貌美的,赐以公主之名,嫁给匈奴单于。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

   在欢送匈奴单于的酒宴之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了王昭君的真容。他震惊了:怎么会这么美呢?后宫所有美女,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昭君登场,六宫粉黛无颜色,汉元帝心生悔意,呼韩邪喜出望外,马上上书元帝,得此美人,愿永保边境平安,绝不起战事。元帝赐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日后,她在匈奴生活了那么多年,无论遭遇怎样不公平的待遇,遇到怎样的困难,甚至老单于身死后,她不愿意再嫁,上书回汉被驳回的时候,她都没有对汉室有过丝毫懈怠,她一生,将个人情感荣辱都置之度外,致力于两国修好,不起战争。这是昭君的伟大之处,她没有拘泥于小情小爱,儿女情长,她跳出了这些,站在另一个高度,对汉室始终保持忠心,对苍生始终心怀悲悯,这才是昭君后世流芳的原因。

昭君家人送别,昭君唱《离歌》昭君出塞和亲,一程山水一程愁,从此后,泪洒故国永生别过。

            四、落雁惊鸿大漠中

长安城外,灞桥柳色,和亲车仗,荡荡北上。长途跋涉,困顿劳苦,呼韩邪照顾昭君体贴入微,昭君对其渐生爱意。昭君对新生活,几分欣喜、几分盼念。                      

长夜漫漫,苦于奔波。昭君面朝湿地,香溪为其巧梳妆,入帐而憩,梦中想起了故乡的美好与战乱,誓在有生之年,筑就边塞安宁!

一个十岁的女孩子第一次离开宫,应该有一些更外放的情绪表达。内敛应当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即便感到新奇,也会默默放在心里。另外,昭君从来就不是一个羸弱少女,否则必定无法在大漠中生存下来,她有自己的勇敢和坚韧。

昭君已经身在汉家的边关,像此前汉室的公主远嫁匈奴的故事一样,一拍胡笳,一曲琵琶,乐声献给苍茫的云海,柔情告慰火红的丹霞。上谢君王之德,下泣父母之恩,千秋万岁,将传颂着陛下派遣了他的女儿王嫱持节边庭,的功劳没准儿比得上名将霍去病、名臣傅介子呢,这不比在后宫的帷幔中金屋藏娇的那些人痛快多了吗?所以,昭君又悲伤又自豪,又自豪又自怜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单于带来一队队由精选良马驾着的毡车,簇拥着昭君上路,画面壮观。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即将远行的昭君手拂精美的马鞍,不由洒下离别之泪。昭君上马鞍,手取琵琶弹。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山春。从跨上马背开始,昭君的命运就和以游牧为生的匈奴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长路迢迢,马儿及琵琶始终与昭君相伴。遇到气候恶劣时,“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马匹顶着凛冽的风沙和漫天大雪行进,严寒中才知道那些征战的将军们是多么不易。诗里暗含了昭君以一人付出免去将士征战之苦的用意。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沙漫漫,抬眼望去,无际的天空中只有成双结对的大雁,凄厉的鸣声让人忍不住落泪。大雁啊,你是被琵琶声中的忧伤感染,还是来将亲人的思念带于昭君呢?滚滚泪珠没入黄沙,是被沙迷了眼睛,还是……

昭君那琵琶声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欢快不已,一如大自然的精灵,欣喜地翘首眺望异域美丽的风景。那琵琶声悦耳动听引得远飞的大雁驻足身旁,扇动着翅膀欢舞雀跃,这便成了后人喜欢的地方名曰:昭君“落雁滩”。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路过边地匈奴威武剽悍:“胡雏生长狞如枭,毡处肉食胆气豪。角弓羽箭花纹刀,踊跃快马腾飞猱。玄旗树日惊霜飚,云是使者来汉朝。

为了和平,尽管故土难离,亲情难舍,但王昭君深知和亲责任重大,割舍恋国恋家之情,完成政治使命,在和亲史上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

长路漫漫,转眼初夏,胡地风光旖旎,鸟语花香,芳碧草连天,美如画卷的鄂尔多斯,让昭君眼前一亮,心情爽朗许多。见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路过边地匈奴人威武剽悍:“胡雏生长狞如枭,毡处肉食胆气豪。角弓羽箭花纹刀,踊跃快马腾飞猱。玄旗树日惊霜飚,云是使者来汉朝归北地。

巍莽阴山,千里绵长,谷深林密草木飘香。枝红叶绿,鲜英嫩黄,青松翠柏重峦叠嶂。苍鹰彩雉鸣唱百鸟,羊狐兔追逐糜獐。乳白色的穹庐掩映在从林之中,往来的黑车运载着生产的繁忙。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匈奴人的畜牧业尤其发达。他们饲养的马、牛、羊数量都非常巨大,仅战马一项,就能调动40万匹同时使用。

阴山以南,因黄河的漫流,导致湖泊众多,水草丰美,宜农宜牧;阴山以北则为平缓的高原,有广袤的草原可以放牧。作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是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冬季寒冷时往南寻水草,夏季酷热蚊蝇难耐时去北地避暑。阴山南北区域正是他们的宜居之地。胡人淳朴热情,对昭君疼爱有加,呵护备至,看到初出塞外的昭君因远离家国、环境迥异、不耐严寒而悲伤,就把帐篷卧具打理得舒适清雅。昭君领略着胡地人民丰裕豪迈的生活图景。

在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南麓,鄂尔多斯境内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到处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在这片大草原的西南方,有一条清澈的湖叫圣女湖(仙女湖)。湖水如明镜镶嵌在碧绿的草原上。湖岸上生活着一个部落叫银肯部落,他们靠狩猎、捕鱼为生。匈奴单于管辖的银肯部落狩猎使用的工具除了弓、箭、刀、枪之外,也采用挖陷坑、设陷阱,用夹子捕捉野兽,用网捕捉鸟类等等手段。打猎时带有猎鹰、猎犬。猎获的野兽有黄羊、盘羊、野猪、野牛、野鹿、黑貂、虎、豹、狼、狐、獾、银鼠、野猫、松鼠、猞猁等。兽肉作为食用,兽皮制成各种皮帽、皮袍、褥垫等。银肯部落的人们只捕猎草原多余的可食动物,对那些并不多余,也不凶猛的动物则不但不予捕杀,还要予以尽可能的保护。住在森林的胡人,他们以采摘野果和驯养一些温驯的动物:马、牛、羊、鹿、骆驼为生。他们有着丰富的放牧经验和驯养技术。尤其善于养马、养鹿和驯骆驼。胡人长期生活在阴山脚下的黄河流域,南匈奴各个部落的人们友好往来,相互之间互赠食物和用具,相互通婚,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一路上匈奴接亲史节为昭君讲述塞北风土人情,所到之处,民众欢呼雀跃,见到绝世貌美的昭君异常欢喜。

昭君出塞路过朔方驿站,途径银肯部落,今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境内,黄河故道一边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一边是黄沙漫天的大漠。

路途遥遥,人困马乏。走到塞北鄂尔多斯驿站,正直流火的七月,走过水草丰美的草原,远方是绵延千里的大漠,黄沙滚滚,前路艰难。驿馆的联络员为迎亲队伍换乘骆驼穿越沙漠腹地,去往匈奴塞北营帐。沙漠中有个湖泊,是当地牧民休养生息的地方,人畜饮水。昭君旅途劳顿,在湖边休憩,水波荡漾,佳人丽影宛若天仙下凡尘。漫步湖边,思绪万千,清风徐来,远处牛羊撒欢,牧童笛声悠扬。一只调皮的小羊口渴难耐,正跪在湖边喝水,一不小心滑落进湖中,羊儿凄惨地叫唤声惊动不远处的牧童,发现羊儿的异状,牧童急匆匆飞奔去救小羊羔,瞬间也滑落湖中,牧童呛水,呼救,身体在湖中沉浮不定,危急时刻,众人在岸边左顾右盼干着急,没人会游泳,千钧一发之际,昭君见状奋不顾身急忙脱掉鞋子,跳入湖中先后救出落水牧童和小羊儿。在昭君抱着牧童上岸后,交给众人照顾,一个箭步转身游到湖中救漂浮已远的小羊儿。水中的昭君如红莲绽放,裙摆在水中飞扬,湖面的银鱼儿瞬间聚集沉入水底,追逐在昭君身边,为她指引羊儿漂移的方向。在水中如鱼般游动的昭君顷刻间抓住羊儿的腿,顺势揽入怀中,向岸边游去。上岸后只找到一只鞋子,她的另一只鞋子不知去向。浑身湿透的昭君,见牧童与小羊转危为安,安心许多,回过神来发现母亲送给她心爱的小玩伴仔龟不见了,估计是在她跳入湖中救人的时候,仔龟也掉入了湖里去了,她轻叹一口气,“哎!随它去吧,也许它和我一样思念故乡,不想走了吧,也许这里是它想呆的地方。”便直径走入驿站帐篷休息,重新梳妆。昭君思绪万千,离愁别绪,在重新梳妆涂抹胭脂香粉的时候,不小心打落脂粉盒子,那胭脂香粉散落在地被清风吹散在远处,后来形成了白色的山坡,香气扑鼻,千年风烟过后,今人称其为昭君香粉梁。

昭君梳洗完毕,静若莲花,光艳动人,清雅高贵,风姿卓越,她入乡随俗换下汉服,穿上塞北胡服的昭君英姿飒爽,像极了塞北女子爽朗的模样,侍女请安,民众帐外请求拜见。不久周边牧民闻讯赶来沙湾湖畔,人们纷纷跪下感谢昭君义举,把毡房里最好的食物奉献出来答谢。

夜晚月光明亮,圆月躲进云层,露出半个月亮,皓月被昭君的美貌羞怯的,不敢露出真容。篝火通明的草原,欢声笑语到处飞扬,热情的牧民与驿站的接亲使者载歌载舞,下马酒的歌声悠扬,哈达美酒佳肴献上,恭迎为远道而来的匈奴王后昭君接风洗尘,送上美好的祝福。昭君如皓月仙子下凡尘,一席湖蓝色的胡服裙装,踏着温婉优雅的步履款款而来,胡笳声声,篝火跳跃,男女老少盛装献舞,鹰踏角力,“海青”翩翩,大家开怀畅饮热烈欢迎,被封为“宁胡阏氏”匈奴王后昭君的到来。

白日,艳阳高照,草原上繁花似锦,那花儿见到昭君天仙般美丽的容颜,顿时娇羞的合闭住花瓣。后来人们在昭君“羞花”的原野上修建了一座莲花酒店。身轻如飞燕的昭君,一扫别离故乡阴郁的心情,跳下马车,走入牧民栖息之所嘘寒问暖,她与边地少男少女相处融洽,更是亲人如一家人,不分彼此。美丽的草原姑娘从草原上才来鲜花编成花环为昭君头上带上五彩飘香的花环,与昭君手拉手跳舞唱歌。小伙子们在草原上练习骑射,昭君兴致勃勃参与其中,身手敏捷,毫不逊色,一箭射中箭标靶心,赢得众人喝彩。草原上民风淳朴,人们对于这位多才多艺善良的匈奴王妃刮目相看,敬佩不已!昭君救人的善良之举感动着塞北牧民,他们依依不舍送别昭君继续启程赶往匈奴漠北王庭大帐。临别,昭君把自己的汉服和剩下的那只绣鞋送给了草原人民,送上自己吉祥的祝福,见物思人,以示对百姓的喜爱和关切之情。

后来,昭君路过的库布其沙漠中救人的沙湖被人们尊为昭君娘娘岛,圣女湖,仙女湖。有个神奇的现象,据说昭君当年经过的沙漠多年以后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像玉佩叮咚声,又像铃铛叮铃声,人们传说是昭君衣服鞋子佩饰较多,响沙是她飞奔走路发出的的声响。且有文物出土,一如汉代女子厚底绣花鞋或者木屐样子的石头鞋子,与真人女子脚大小一般的石头鞋子,据说是昭君救人遗失的那只鞋子,被后人珍藏于博物馆中。

王昭君出长安后,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亲民宁边。王昭君是和平使者的化身,她远嫁胡地,做了许多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的大事,历代人民都感念她的大德。我们回到现实,博物馆陈列着遗落千年的绣鞋和仔龟,它们是昭君为匈汉和平“从胡俗”,共建草原繁荣,共筑边塞安宁的见证。

遥想当年昭君孤灯冷月的时候,会面对家乡故土遥遥叹息吧,她身上承载了那么多,却得不到汉室的怜惜,哪怕得不到,她也没有回头路,走下去,一直做下去,完成今生的使命,是唯一的支撑。她惊人的美貌,豁达的心胸,昭君远嫁的几十年里,她励精图治,将中原文明带到匈奴草原,她力劝单于结束匈奴内部的纷乱和战争,她带去中原的文化、制度、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等一系列改变草原生存质量的实际技能,使少数民族第一次对中原文明产生了向往。她常常亲自下田,农耕劳作,纺线织布,手把手教他们一步步迈向新天地。

昭君出塞的那些年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水一样的女子,以渗透的方式,慢慢改变着边塞,也改变着大草原。西汉与匈奴出现了60年无战事的历史性局面,因此,那么多出塞和亲的公主,哪一位都比昭君出身高贵,却唯有她,被写进历史,成为了千古明妃,位列古代四大美人。独到异地,昭君收起眼泪与悲伤,努力维护胡汉关系,用她的人生搭建了胡汉和平的桥梁,牺牲了自己宝贵的年华,还汉朝一个和平,还百姓一个安定。

   昭君,柔心弱骨却心系天下,惠质淑善却只为苍生,是人们心中永远的昭君。昭君出嫁匈奴后,结束了汉匈两族150多年的敌对状态,使两族关系转入和平友好。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边境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建筑和打井的方法:汉族文化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如匈奴的养马技术和马匹的大量输入,使汉朝的养马业空前发达起来。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昭君用尽一生坚守着这份使命,用一生驻守着边塞安宁,用毕生心血换来民族团结的祥和,用一生赢得广大人民的爱戴……

 昭君出塞与响沙湾传说故事-@昭君出塞——大漠落雁惊鸿 

作者简介:

王雅丽,笔名雅星,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8,大学文化。从1998年开始写作至今,在国家级报刊、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的各大报纸、杂志发文章2000多篇,500多万字。文体涉及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短消息、论文等。曾荣获多个论坛会论文提名奖和好新闻奖。做过会计、新闻记者、文秘、营销策划工作。现为内蒙古作协会员,鄂尔多斯作协会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爱好摄影、绘画、写作、唱歌等。博爱让世界变得美好,做有爱心的人,让内心真正获得幸福与快乐。

 

人生如梦,笑颜如花。生命的象征绝不仅仅是心脏的跳动和身体的健在,梦想是生命的灵魂。王雅丽笔名雅星,从1998年开始写作至今。当过会计、新闻记者,策划,现在学校工作。鄂尔多斯作协会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业余进行文学创作、摄影。让生活在奋斗中充实;让生命在事业中闪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