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如米90后教育 |
分类: ■王如米■记录 |
去年的7月4日,也就是美国国庆节,表姐开车带着我和表弟去旅游,在到了科罗拉多州与内布拉斯加州的交界处。在我们行进的方向我们看见,一个内布拉斯加的游客服务中心出现在了面前。
表姐照例停下车来,要进服务中心索取有关该州的各种资料给我看,顺便喝一杯咖啡,歇一下脚。然而因为当天是国庆节,服务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放假。洗手间等公用设施是照常开放的,但咨询大堂的大门却紧闭着,无法取得旅游指引。
我们正有点失望,在大堂外头瞎逛,抬头忽见通往后花园的走廊上,有人用粗笔在一块牌子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两行字:欢迎光临,免费提供曲奇饼。免费?!Oh,顿觉眼前一亮。
说来也许有点好笑,一般留美的中国学生大抵都有着类似感受,那就是来到美国以后,对“免费”(free)一词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情感。进公园,首先要看是不是free的;到商场,四处寻找Buy one get one free(买一送一);甚至上公路过桥,也要留意是名副其实的freeway还是toll(收费)的。
因此,大家对于“免费”(free)一词的观感,绝对有如幼儿园的孩子见到老师手上用作奖励的红花印儿,万分激动。只不过幼儿园的孩子获取红花,还完全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意义可嘉;而我们对于free的渴望,则含义更加丰富,可算是一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了。
当时在表弟的带领六,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就直奔后花园去。
只见绿草坪上,阳光之下,正摆设着好几张沙滩椅子。而椅子围住的中心,又长长地架起了一张野营用的餐桌。餐桌之上,不仅分别放有好几种冷热饮料任君选择,更精彩的是,还摆放着一长溜的盘子,上面整整齐齐陈列着六七款精美的丹麦曲奇。老天,这时我们才想起中午饭还没吃呢!
肚子偏在这时,就不争气地条件反射,一阵叽咕乱响,想忍都忍不住。
我站在餐桌前,搓着双掌,一时不知从何先下手。
表姐倒是冷静,临动手前,突然就想起了“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之古老格言,略一沉吟,环顾一眼四周,随即走向身边一个显然已经连吃过好几块饼干的绅士般的家伙,轻声打听:It's free?(不用钱的?)
那家伙猛被一问,即红了一下脸。
他眯着眼打量我们一阵子,确信我们实在无意于拐着弯子暗示他吃得太多,才放心而很有礼貌地回答:Yes,是免费的。听了这话,我激动得真想跟他拥抱一下。
我急不可待,先倒了一杯热咖啡,站着就一饮而尽。又站在各式各样的曲奇饼前,端详一番,就要伸出手去。这时又听身后响起一个慈祥的声音:祝你们节日快乐!
我收回手,回头看,原来是一对美国老龄夫妇,约有七十多岁的,白发鹤颜,神采奕奕。
连忙礼貌地回礼,向他们祝福。老太太微笑着问:喜欢吃吗?
当然喜欢。我愉快地回答。尽管这时候我还没吃,并正急着要吃的。
老太太又说:很高兴听到你这样说。那么请你一会儿在那个本子上签上名字,好么?
我恍然大悟,这两位老人就是这个点心餐的主人,立即对其慷慨与热情充满了敬意。我笑了说:好的,谢谢!我现在就去签名。
美国的许多免费活动都是这样,一般希望客人签一个名,以留作今后再搞类似活动时的参考资料。
我走到签名本前,只见本子上列有姓名、国籍、来自何地等三项内容。就觉得有点遗憾,要是像那些免费公园的签名本那样还有一栏专门问客人“有何评价”的,就好了。倘若有这一栏,我一定要分别用中英文题写上“中美人民友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类的话语,以表达其时自己的心情的。
在这个点心餐休息处,我们休息了半小时。
在这半小时里,三个饥肠辘辘的少年旅人会是怎样一副积极肯干的模样,可想而知。
我们每一样饮料都喝过了,一肚子咖啡奶茶橙汁可乐;每一种曲奇饼都吃了不少,花生酱核桃酱及各式果酱,应有尽尝。凭天地良心发誓,我真是从来很少吃过这么好的曲奇饼!
这些丹麦式的曲奇饼,不仅都是那对慈祥的美国老夫妇今天一早起床亲手烘制的;而且因为今天是美国独立纪念日,这两位耄耋老人是以他们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祖国对人民的一腔热爱。
所以,在这个游客中心里,我觉得自己真是收获很大。吃在这时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而这个形式大于原先的内容,本身又代表着另一种内容。
我们吃饱了以后,又和老人家们聊了好一会儿。一边请教这些曲奇饼是怎么做的,一边打听他们的简单背景。大抵他们的祖先是从丹麦移民到美国来的,他们都曾经是美国的老兵,他们永远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为此,我们又实实在在地多了另一层的感动!
后来,我们要继续赶路,要告辞了。
表姐比较细心,临行前还专门问老太太:这些曲奇饼太好吃了,我能再带上几块在车上解馋么?这一来,使得老人们异常高兴。他们知道,我们是真心喜欢他们以及他们所提供的点心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十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