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10北美票房]《特种部队》来势汹汹![2/6]

标签:
特种部队票房电影娱乐好莱坞眼镜蛇北美奥斯卡大片特技科幻 |
分类: 票房分析 |
《特种部队:眼镜蛇崛起》(G.I. Joe: The Rise of Cobra)如期问鼎。派拉蒙精心准备了4007家电影院,结合单馆约14025美元的高平均值,周末三日圈钱5620万美元自在情理之中。5620万美元高居“影史8月份开画作品首映排名”的第四位,仅次于《谍影重重3》、《尖峰时刻2》、《麦田符号》;另外,这个数据与《X战警1》、《神奇四侠1》的首发成绩近似,换句话说本片很可能又是一部1.5亿美元级别的“中等大片”。若再考虑一下“周五2225万美元的收益>周六的1825万美元”的“非长线型销售曲线”,将1.5亿美元下调至1.2亿美元进行保守预测似乎更稳妥一些。
来谈谈《特种部队》吧。我在上星期四早晨看过了,影评也已在周五发出来,这星期又要两批人约去看,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严格按照好莱坞流水线生产的标准的“娱乐大片”,观影过程轻松舒畅,看完之后没有《哈利·波特》的五味杂陈感,也没有《变形金刚》的视觉倦怠感,感觉近似《虎胆龙威4》、《赛车风云》之类。所以继此前的暑期三大佳作《星际迷航》、《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飞屋环游记》之后,再重点推荐一下《特种部队》吧。理由倒不是说《特种部队》有多好,而是跟《冰川时代3》一样,服务意识浓,娱乐精神足,没炫耀,没失控,没抽疯,梅超风,老少咸宜,适合消夏。
刚才说到《特种部队》5620万美元的首映数字近似于《X战警1》和《神奇四侠1》,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特种部队2》已在首映井喷后正式宣布立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本系列的票房吨位究竟是《神奇四侠》级别(始终徘徊在1亿前半期)?还是能成长为又一套《X战警》呢(三部曲的后两集顺利加盟2亿俱乐部)?
——个人认为,《特种部队》有一定的希望长成为《X战警》。首先,影片本身散发着“《变形金刚》版《X战警》”或曰“《钢铁侠》版《X战警》”的味道,群像的主人公们等于是用高科技武器包装出来的“变种人”。其次,派拉蒙方面很英明地请来了《木乃伊》系列前两部的斯蒂芬·索莫斯导演,这个善于将B级片独有的妖艳的邪气、肥皂的谐趣、讨人喜欢的怪癖、别具风味的廉价融入大制作动作片的好莱坞专业工匠,精明地让本片继派拉蒙门下的大师兄王老五(《钢铁侠》)和二师兄高大全(《变形金刚》)之后,又摸索出一条不无喜感、取巧可爱的新路。
派拉蒙在高价迎娶梦工厂的数年间鸟枪换炮、今非昔比,炒掉汤姆·克鲁斯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依赖大明星为核心的20世纪商业片制作铁律悄然变革,派氏也转而在以漫画和玩具等更娱乐、更造梦的企划里频频挖到金矿。《钢铁侠》和《变形金刚》第一集的票房双双超越《夺宝奇兵4》,可算作某种程度的征兆——有这两张王牌在握,从此进入“惊奇+孩之宝”时代的派拉蒙,即便与梦工厂缘尽依旧“钱程似锦”;不知道即将步入“迪斯尼梦工厂”时代的米老鼠会有何革新之举?
还是讲回《特种部队》,该片在登陆大银幕后迅速成为仅次于《变形金刚》系列的“影史第二畅销的玩具改编作”——对比一下《芭兹娃娃》、《美国女孩》电影版的销量,果然还是男观众愿意为童年旧梦买单;女性观众八成像《朱诺》一样,逐渐把这份孩子气转化为母性了(难怪都市情侣们越来越懒得要小孩,对女方来说,自己老公就是一小孩,养他还忙不过来呢!)。……顺便透露一则小八卦:中影公司的几位朋友对《特种部队》内地票房的预估,比我给的预估值低了许多,期待由市场来公布最终的答案,等着看影迷朋友们对本片好看与否所做出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