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18北美票房]《天使与恶魔》险胜《星际》![2/5]

标签:
电影奥斯卡好莱坞北美票房星际星际迷航达芬奇密码天使恶魔汉克斯娱乐 |
分类: 票房分析 |
彰显“光明会”存在感的杀人桥段,成为一大噱头……
公认“小说比《达·芬奇密码》更适合改编为电影”的《天使与恶魔》(Angels & Demons),险胜《星际迷航》,在北美3527家院线收割4800万$的首映收入,单馆平均值约为13610$。不仅远远不敌三年前《达·芬奇密码》创下的7707万$(单馆20635$)佳绩,甚至低于业内5500万$的“保守估计”。同样是斥资1.5亿$的商业巨制,在此前两周华丽竞艳的《金刚狼》的8506万$和《星际迷航》的7520万$面前,堪称完败。
这还不算完,4800万$的开局,在5月份的历代首映成绩中只能排到第27位;更糟的是,这在今年甚至比不上春季开张的《赛车风云》(《速度与激情4》,7095万$)、《大战外星人》(5932万$)、《守望者》(5521万$)。另外,对比其他几部“基督教争议大片”,如《基督受难》(8385万$)、《纳尔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魔衣柜》(6556万$)、《黄金罗盘》(2578万$)等的开画数字,《天使与恶魔》也仅仅超过了“一部烂片毁掉一个公司”的《黄金罗盘》而已。虽说4800万$的数字是汤姆·汉克斯个人的历代第二位首发,但本片最终能否超过他那些“首映平平,但依靠口碑一路长跑”的《拯救大兵雷恩》、《荒岛余生》,甚至是《逍遥法外》和《北极特快》,恐怕叵测。
虽然上一部改编自“丹·布朗小说”的《达·芬奇密码》凭借争议实现了全球大卖,但“口碑危机”却成为难以抹煞的巨大污点——尤其是对“学院优等生”身份的朗·霍华德和汤姆·汉克斯导演组合而言,沉闷仿佛PPT教程的视觉表现、拖沓不及提彬爵士腿脚的叙事节奏,实在差得不像话。不仅在原著粉丝那里人人喊打,在从未接触过小说的“纯影迷”这边也没讨得什么好脸色。客源们对其续集的信心骤降已经不言而喻,何况《天使与恶魔》还不是续集,而是关联度更低的前传,“纯影迷”观众的流失程度可想而知。
过去三年间,朗·霍华德利用去年底的大杰作《对话尼克松》彰显了自己无愧于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冠的实力;汤姆·汉克斯也通过制作TV佳作《约翰·亚当斯》而证明“朕依然有挑选好剧本的慧眼!”。但实际情况是:霍华德的作品擅长冲奥却未必擅长赚钱,是否卖座也要看品质和上映时机(譬如工艺不相伯仲的《阿波罗13号》与《美丽心灵》/《铁拳男人》与《对话尼克松》,也因为大环境的不同而人鬼殊途);至于汉克斯,与另一碗汤一样,面临人气滑坡甚至是“人气泥石流”的困境,转型混幕后与其说是多才多艺,不如说是为前台的退休找条后路。
在上述情况下,女主角换了个比奥黛丽·塔图更不知名的、大反派换了个比伊安·迈克莱恩更不稳定的(而且那家伙现在的人气也未必比得上“万磁王+甘道夫”老爷爷)。纵然从海报到宣传都摆出一副“不同以往,另立门户”的高姿态,依旧可以概括为“基督野史+欧洲风景游+大叔带小美女+极端教派杀人狂”的卖点终究没有大变化。于是《天使与恶魔》的商业价值,较之前代不可避免地大大缩水。首映三日“周五<周六>周日”的销售曲线固然可喜,但我对本片能否迈过“至少不丢面子”的1.5亿$暂持保留态度。
真正振奋人心的成绩来自屈居榜眼的《星际迷航》,无论是4300万$的收获量、还是42.8%的跌幅,都足以让派拉蒙阵营笑得合不拢嘴。星期六较之星期五攀升55.5%左右的走势也再次体现了“好作品会被一个年龄段的观众推广到多个年龄层”的优势。而出口调查更显示出:近40%的观众“还想再看一遍”(《金刚狼》为10%);约85%的观众“想看续集”(《金刚狼》为40%左右);而只有45%左右的观众是“当年《星际》系列的老观众”(《金刚狼》的“《X战警》老观众”约为80%,《天使与恶魔》的“《达·芬奇密码》老观众”约为70%)。不仅后劲会比较绵长,今后的“系列化”前景(钱景)也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