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周年特别献礼]小毕的申奥指南:影后[2/2]

(2008-02-21 03:05:18)
标签:

奥斯卡

电影

申奥

毕成功

好莱坞

影后

事业

女强人

精神病

化妆

底层

英国

弱势群体

娱乐

分类: 奖项预测

转载/引用请标明作者:毕成功”,颁奖前已无工作日,解禁!

 

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以下简称“影后”)得主仅三位是“初次提名即获奖”,反倒是第五次才熬成婆的雪莉·迈克莱恩(此外还凭自编自导的作品入围过最佳纪录长片奖,恕我忽略不计)、第八次终成正果的杰拉汀·佩吉等宿将占主流以玛丽·迈特琳为起始,初来乍到的捧杯者逐渐增多,但90年代前半期的赢家(杰西卡·坦迪、凯西·贝茨、艾玛·汤普森)不是有长年在舞台上或海外的表演经验,就是曾于其它电影节、电影奖有所斩获。再加上杰西卡·兰格、苏珊·萨兰登、弗朗西斯·迈克多蒙德三位“谢罪票”的受益人,……可见,演艺资历在本单元相当重要。

 

[80周年特别献礼]小毕的申奥指南:影后[2/2]

 

然而,近十年间却频繁出现“首回得逞”的怪现象。一方面,公认有前途的新人女优忙于制造绯闻却无暇磨砺演技,像玛丽·迈特琳和希拉里·斯万克(初次获奖)那样灵光乍现的“纯粹的年轻演技派”几乎绝迹;另一方面,美人女星们通过“变身演技”连续称霸(其中绝大多数是首度提名),这便造成了被舆论反复揶揄的“青黄不接”现状。

 

上述伎俩屡试不爽的另外两个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其一、陪榜的败将往往是数度入围或早已拿奖的高手。较之各位人气花旦(花瓶!?),学院对那些“常客”的要求更为苛刻,于是她们频繁止步提名——25年前的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去年凭《时尚女魔头》再度入围,堪称典型案例。何况“常客”们早晚有瓜分完毕的一天,于是“谢罪票”逐渐消失,尽管这与最佳女配角奖努力提拔新人的评审思路一致。

 

其二、随着大片商不断减产“主打女性”的影片,为数不多的好剧本、好角色纷纷流向独立制片界。面对朴素的演技派与甘愿自降身价“申奥”的当红美女,为博出人头地的独立系小片商难免动摇,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女影星争取到疑难角色。尽管她们大都能如愿以偿但文艺片严重损耗其票房号召力间接导致大片商对“女性作品”的商业价值愈发丧失信心,因而陷入恶性循环。

 

[80周年特别献礼]小毕的申奥指南:影后[2/2]

 

言归正传,残障演技、增减体重、扮成底层人士、借助化妆大变身、演绎罪犯或被害人等新兴手段固然缤纷绚烂;孕妇、寡妇、坚韧的女性(母亲/妻子/女友)等“贞烈女子”易获同情的传统依然故我(辅以悲剧生涯则效果更佳),可谓多姿多彩。至于犹太裔与英国腔的受宠,不过是由学院会员的成份所决定的特殊嗜好而已。

 

再来关注一项不容忽视的审美新趋势。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挣扎图存的弱势群体”已逐渐向“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转变——杀人也好,抓人也罢,至少要有所作为,“劳动最光荣”嘛。……因此,在这个女权当道的背景下,相应地衍生出两大现象:一、虚构角色和喜剧表演愈加衰颓,史实人物(最好是名人)行情看涨;二、女同志(无论角色还是演员本人)不再是禁忌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攻陷奥斯卡影后的方法:

 

一、挣扎图存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二、以“毁容化妆”为首的“变身演技”、“残障演技”;

 

三、底层(出身)、各类弱势群体的一员、坚韧女友/妻子/母亲;

 

四、英国口音、犹太人、史实名人、女同志、演员本人已届晚年有附加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