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票房好莱坞电影女王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英国黑帮纽约我们拥有夜晚充气娃娃 |
分类: 票房分析 |
六、新片《我们拥有夜晚》、《最后赛季》
被各界看好的犯罪惊悚剧《我们拥有夜晚》(We Own The Night)仅以殿军的身份登榜(与探花《迈克尔·克雷顿》仅差10万$,具体统计数据出炉后可能会换位),不可不谓遗憾。导演詹姆斯·格雷曾凭处女作《小奥德萨》摘取一座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主演父子三人的罗伯特·杜瓦尔、杰昆·菲尼克斯、马克·沃尔伯格又都是奥斯卡级名优,不怪业界预估2000万$至2500万$的开局。
忍不住再说一遍:杰昆·菲尼克斯被拍成昆汀·塔伦蒂诺!
无奈的是,在2362家院线同时首发的本片仅取得1100万$的开张数字,单馆平均还不足5000$。菲尼克斯领衔的两部近作《烈火雄心》、《一往无前》均在2200万$级,商业价值稍逊的沃尔伯格单独主演的两部近作《万夫莫敌》、《生死狙击》亦保持在1500万$左右,……双剑合璧竟不如单干!?究竟是《无间道风云》让“警察+黑帮+卧底”的故事丧失了新鲜感,还是影迷蛰伏不动为下个月的《美国黑帮》(American Gangster,莱德利·斯科特执导)攒门票钱呢?
在纽约警方与俄罗斯贩毒黑帮激烈斗争的上世纪80年代,身为夜总会经理的哥哥为帮助疏远已久的父亲和弟弟(两位警察)毅然承担起卧底一职,在九死一生之后成功协助警方铲除黑帮并重燃冷漠多年的亲情,警局因此喊响《我们拥有夜晚》的胜利口号……。单听故事梗概颇觉荡气回肠,但60分的媒体综评显示评论界对电影的质量并不满意(Yahoo方面为B-、烂番茄网站新鲜度55%):“成功捕捉到80年代的氛围,营造出一定程度的紧张空气”、“让人回想起30年前的许多犯罪经典,始终教观众保持着兴奋”、“枪战场面有不少堪称革新的精巧创意”,但是,“几位主角的性格刻画完全失败!”、“故事复杂但内涵浅薄”、“缺少演技发挥的空间,浪费了优秀的演员班底”……。
很可能也是伊尔利影业的“最后赛季”……
另一部新片《最后赛季》(The Final Season)则更加背运,在1011家院线全面扩映的收成竟仅有66$万(平均单家650$),简直是青黄不接。“虽然搭上人见人爱的棒球题材却从头到尾面目可憎”、“为什么要拍呢?把两三部近期的体育励志剧打散之后重新剪辑足以构成本片!”、“用陈腐的价值观进行毫无技巧的刻板说教”、“原创力匮乏,描红模子一样中规中矩的傻样惹人不快”……,媒体综评43分(Yahoo方面为C-、烂番茄网站新鲜度25%),草创不久的独立公司伊尔利影业又一次兵败滑铁卢。
当“丈夫”和“情夫”狭路相逢……
七、奥斯卡战线:《侦察》、《控制》、《画布》
点映的申奥选手《侦察》(Sleuth)、《控制》(Control)和《画布》(Canvas),宣传与战绩呈有趣的反比。又参赛威尼斯电影节又惊爆“两位主演片场不合”猛料的《侦察》仅获53分的媒体综评(Yahoo方面为C+、烂番茄网站新鲜度42%),“明明是翻拍,非要解释那么多,明明自己笨还拿观众当白痴!”、“故事布局缺陋甚多,心理惊悚流于形式”、“悬疑和映像两方面均不敌1972年的经典原版”、“舞台剧色彩过强,电影独到的乐趣被扼杀殆尽”、“二位主演的对手戏不乏火花,但无法挽回败局”……。
一代歌神的陨落实录
相反,媒体综评78分的(Yahoo方面为B、烂番茄网站新鲜度92%)《控制》和69分的《画布》(Yahoo方面未统计、烂番茄网站新鲜度80%)上市之前都默默无闻。《控制》“将庞克摇滚乐团‘Joy Division’的主唱伊安·柯蒂斯在24岁自缢身亡前夕的心理活动极具说服力和煽动性地演绎出来”、“短暂生命陨落之前的光华赋予本片人性的能量”、“黑白摄影使人既感受到制作方一丝不苟的写实态度,又能领略一缕异样的温暖诗意”、“并不刻意美化柯蒂斯而以音乐的快感诠释其人生,反而令这个燃烧青春的天才形象在大银幕上光芒万丈”、“青年演员山姆·拉瑞的表演逼近‘柯蒂斯附体’的境界!”……。
恍如魔幻的现实童话
再看《画布》沐浴的赞辞:“用十岁孩子诚实无邪的眼睛将精神分裂的母亲塑造得怪诞又可亲”、“《夹缝求生》的成功版!!!”、“能真切体会到导演对人物的精心雕琢与温柔情感,即便其控制力并不算高,至少也是一种足以打动人的、执着的稚拙”、“儿童心目中的成人世界原来还可以既不造作也不肤浅”、“华丽卡司不负众望!”、“领衔主演的玛茜亚·盖·哈登不愧为奥斯卡获奖者(《波拉克》,最佳女配角),在即将坠入失控的深谷前,将表演尺度稳稳停留在癫狂而不混乱的悬崖边上,优雅从容又惊险刺激地把握着教科书级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