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票房好莱坞电影女王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英国黑帮纽约我们拥有夜晚充气娃娃 |
分类: 票房分析 |
三、冠军《后悔莫及》:不信任爱情和婚姻的电影再次旗开得胜……
上星期才就《我为蜜月狂》探讨过:涉及婚姻的爱情电影的各种变化趋势,正越来越明显地暴露现代人对婚姻乃至爱情的不信任;本周便立马杀到对婚姻《追悔莫及》(Tyler Perry's Why Did I Get Married)的新科状元,真让人悲愤交加、哭笑不得。在2011家电影院的中等规模现身的该片,以将近10700$的华丽平均值收割2150万$的首映票房,总量虽只排在影史10月份历代首映数据的第14位,但单家平均却高居10月份全面公映的历代第七,可谓以小博大的典范。
珍妮·杰克逊一次的成功“走穴”!
仔细想来,单纯地将“结婚电影”(歌颂也好、颠覆也罢,从《希腊婚礼》到《同志婚礼》,只要涉及的都算上……)的大帽子套过来,为《追悔莫及》攫取王座草率下结论未免有些不负责任。其实本片的成功上位还与另一项不容忽视的原因有关,即:“笼络到大批黑人观客群”——这当然要归功于身兼制片、导演、编剧、主演四项要职的“万用通才”泰勒·佩利阁下。
如果说摩根·弗里曼、威尔·史密斯、丹泽尔·华盛顿、哈莉·贝丽、杰米·福克斯等乃眼下黑皮肤演员的代表人物,斯派克·李贵为黑皮肤导演的先锋,那么泰勒·佩利则堪称当仁不让的黑皮肤金牌制作人(编剧)。狮门公司首次大胆放权是在2005年春,550万$成本的《一个疯狂黑女人的日记》最终带来5000万$的北美收成;第二年同期佩利稳扎稳打,《玛蒂的家人重逢》大肆攫金6300万$,制作费却牢牢控制在600万$。
连续两年统治同一时段票房榜(刚好是改革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的上佳战绩,居然还不能满足野心勃勃的狮门,今年《爸爸的女儿们》索性移师情人节档期与《灵魂战车》正面血拼。得陇望蜀、巴蛇吞象自然难以得到好下场,但饶是如此仍有五倍于预算的3100万$进账;而发行方的错误判断带来的相对“贬值”毫不影响泰勒·佩利的斗志,未满八个月时间《追悔莫及》便新鲜出炉,更有“珍妮·杰克逊特别出演!”的重磅噱头,誓要将春季未竟的票房事业进行到底!
约等于“黑皮肤版《绝望的主妇》”
从《日记》的绝望主妇遭遇丈夫背叛,到《家人重逢》日渐松散的大家庭再次聚合,再到《爸爸的女儿们》聚焦离婚大战中争夺抚养权的关键一役……,在始终坚持讨论凡人琐事的同时,注入黑人兄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特质,无疑是佩利制胜的法宝。与克里斯·洛克之流“自我作践”的耍宝同胞迥异,佩利的喜剧素来带有较强的正剧色彩,并不靠主打“屎、尿、性”哗众取宠;另外,佩氏喜剧以中产阶级家庭为舞台的传统让白人观众有机会接触不被“妖魔化”的、平易可亲的黑人形象,而非动辄地痞流氓或精英栋梁的两类极端,当然扩大了客源。于是,在全年龄定位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票房……),让温婉清新的佩氏喜剧独树一帜、屡试不爽。
因此,泰勒·佩利作品已成为狮门方面与《电锯惊魂》系列齐名的杀手锏。后者每年抢滩万圣节档期,绑架、拷问、切割一条龙服务(据说制作计划已延伸至第六代……);前者则自《家人重逢》起在标题里冠以“泰勒·佩利制造”(Tyler Perry's)的标识。虽说打破一年一度的惯例而在本星期赶鸭子上架多少有“要钱不要命”的嫌疑,但常规嘛,就是用来打破的——至少2150万$的丰收事实白纸黑字不容辩驳,即便认定狮门无耻,也不得不服“独立制片界的龙头老大”果真不是浪得虚名。
虽然前三部佩氏喜剧的平均次周跌幅高达55%,但本作周末三天的销售曲线却是“周五<周六>周日”的长线模样:Yahoo网站的观众综评A-足以说明问题,珍妮·杰克逊的跨界转型想必也发挥了一定成效。当然,鉴于下星期有六部新作狂轰滥炸,不宜过高估计《追悔莫及》的后劲,如能在次周抵达《一个疯狂黑女人的日记》同期的3700万$,便可烧高香(力争北美收入最终突破5000万$吧!)。
最后总结一下媒体综评。未设置媒体专场便低调问世的《追悔莫及》意外取得60分的“及格”成绩(Yahoo方面未统计、烂番茄网站新鲜度46%),来听听影评人怎么说:“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意和不着边际的平庸笑话混搭,似乎这样才配得上‘泰勒·佩利出品’的名头”、“再次道破极为现实的问题,对婚后症候的探讨,有种婚前启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