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奖项预测 |
十九、最佳歌曲
《撞车》
《川流熙攘》
《穿越美国》
——预测赢家:《穿越美国》 夺标指数:★★★
——竞争对手:《川流熙攘》 对抗指数:★★☆
——潜在威胁:《撞车》 黑马指数:★☆
1935年以来,70年间均有五首提名作品的最佳歌曲奖,今年在初审后仅三首的分数高于8.25(学院内部从10分至6分,对报名的歌曲进行评级,高于8.25分的参赛曲目不足五首时,仅选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入围),因此缩水。其中落选的也包括金球奖戴冠的《断臂山》的插曲《爱不会衰老》。
前哨战成绩优异的是《穿越美国》的主题歌《Travelin' Thru》。演唱者是以往的人气乡村歌手多莉·伯顿,曾于1980年凭《朝九晚五》一曲入围。时隔25年,老会员自然乐于投她一票。
论冲击力,当属《川流熙攘》的《It's Hard Out Here For a Pimp》。然而与伯顿曲风的老少咸宜形成鲜烈对比的说唱音乐,恐怕50岁以上的高龄评委难以理解。尽管艾米·纳姆的《Lose Yourself》(《8英里》)几年前拿过奖,但一来该片品质不凡、二来阿姆的演技惊人,因此,当年的最佳歌曲奖其实是对影片的艺术价值、票房及阿姆的表演天赋的综合肯定,故不可同日而语。
《It's Hard Out Here For a Pimp》的另一不利因素在于,之前代表《川流熙攘》参评各大奖项的,本是与影片同名的《Hustle & Flow》,不知为何剔除了这首主题歌,选择了现在的插曲——很可能为落选埋下了伏笔。不仅如此,“Pimp”、“bitch”、“Shit”、“Fuck”云云的脏话连篇,也令道貌岸然的小金人十分不适,因此,预定于颁奖礼当晚献唱的版本,修改了歌词。
当然,本曲的最大优势在于与作品的关联性最强。几年前,奥斯卡取消了与影片几乎无关的片尾曲的参赛资格。由是可知,歌曲在故事情节中发挥的效用,与票选结果密切关联。若有意在改革之年,昭示对流行文化虚怀若谷的宽容态度,此曲堪称不二之选。
一首也没听过的评委,每年都大有人在。这样的南
多莉·伯顿的知名度是我决定预测她胜出的原因,但同时也是其负面材料。最佳歌曲奖近年来风格日渐硬朗,屡次让当红歌手铩羽而归:斯汀、卡斯特罗、U2、马克安东尼等相继落选(艾米·纳姆算是难得的例外,真了不起!)。也许,评委内部有不少好事者认为,不把小金人轻易交给当红歌星,更能体现学院奖的价值吧?当然,几近过气的伯顿应不会被列入当红歌星的类别,但知名度毕竟是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