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erpmisisocmm |
分类: 论互联网 |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其决策、财务、资产、进销存、人力资源等“企业资源”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它的前身即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了头、换了脸,身子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动力)的定义更清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更优化、系统的聚合度更高(而非零零散散的子系统)、达到的执行效率更高……最终,信息化不再仅仅是“躲在幕后”的、辅助性的、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挺身而出,成为企业运作的载体。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目标。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信息化,作为一种工具,应当是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深化”和“升华”。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两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基因”不同,“指纹”就不同。信息化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数字化”映射,至多是稍稍超前(提高),绝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尤其是,一旦信息化程度超过了企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浪费了投入的金钱、人力、物力不说,甚至还会对企业造成伤害。
那么如何避免?唯一的办法是企业应该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并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而不是盲目跟从。“眼红”别的企业上了ERP,似乎自己不上就“落后于时代”了!——这就是问题所在。许多企业就是这样踏上一条“不归路”的。
在这中间,软件公司也没干什么好事。他们只关心开发费,忙于“抓单子”,希望企业的“胃口”越大越好,拼命把“模块”、“组件”塞给企业,并不在意对方是否咽得下去。结果怎样呢?从短期看,企业的需求因为“总在变”(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明确),所以开发商永远无所适从,项目老是划不上句号,钱当然也收不全!开发商抱怨,企业更冤——花了钱,可是一无所获。从长期看,大量失败的ERP案例让潜在的企业客户大大地失望,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对ERP产业的影响最终是致命的!
现在,ERP几乎成了地地道道的贬义词。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企业一听到ERP就慌了、怕了、摇头了、敬而远之了。说句玩笑话:现在看来除非ERP换一个叫法,否则死路一条啊!
类似的面临“噩运”的还有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花点钱买个认证Logo而已,好印在名片和产品目录上,做个样子给人看。至于产品质量是否因此而得到保障?企业管理是否从中收益?哼哼,那是另一回事(确切地说是子虚乌有的事)!CMM认证同样好不到哪里去。本来人家还是很有权威、很“奇货可居”的,软件公司能得到CMM3那是相当地了不起,CMM5更不是谁都能指望的。谁曾想,到了中国,呵呵,突然满地都是了。难道中国的软件企业真的那么厉害?我想不用和国际同行比,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前一篇:令人透不过气的博客访问量
后一篇:一场全球参与的iPhone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