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校考研政策 |
分类: 教育观点 |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前些日子看到报道,浙大历史系包老师在二月底贴出一份《安“生”告示》以告考生,因无力承担“人头费”而不再招收研究生!
恕我糊涂度日,竟然对此事一无所知。第一反应是,消息有假吧?
二刻拍案惊奇——浙大怎么啦?穷疯了、还是搭错了哪根筋?
再细品包老师的精悍小文,清晰而流畅,亦文亦白、文采飞扬。不过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义愤、还有无奈。“……新法之下,难与二三才俊灯下读史,以共教学相长之乐……”看看!不愧是历史学家,文字功底深厚。还十分煽情呢!
我虽同情万分,然关心不如“关身”,只能对包老师出的“下策”隔岸表示声援而已。
谁料,不几日,形势急转直下!这个“新法”居然也要施行到自己头上了!
据说是教育部推的怪招,先在几所高校试了一圈,现在看来,大有燎原之势。大家都在猜度:如此作为为哪般?——让我费力猜猜:
○
提高导师的责任心?——掏钱出来“买”学生,责任心就变强了?
○
限制招生人数?——调整录取分数线就行了,何必动这个歪脑筋?
○
不让“受欢迎”的导师把学生“抢”光?——如是,那是在鼓励什么?
○
不会是和什么“国际”接上轨了?——我看不是接轨,多半是见鬼了?
○ ……(没有更多想法了!)
确实有些导师招了太多的研究生(硕士、博士),明显照顾不过来;确实有些导师让学生“做项目”,当廉价劳动力使唤;确实有些导师采取“放鸭子”教学法,对学生关心不够。……(想到这里,扪心自问,这些“劣迹”我自己似乎也沾点边。惭愧!)但用钱来买名额就解决问题了?
大胆设想:某导师“财大气粗”,出点钱又有何难?把学生“买”到手,“使”起来更加“理直气壮”——你是我“买”来,还好意思不多干点活把钱赚回来……加倍地!
中国教育原本落后,再一个劲地穷折腾,实在是莘莘学子的噩梦、教书先生的末日啊!
前一篇:私钥加密技术之七嘴八舌
后一篇:清明的主题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