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目杂谈 |
今天看到新闻,汽柴油油价回调了一些。媒体基本上说出了我的心声:早该调了!——言下之意,已经调晚啦!
据说此举是“顺应民意”。那么,这当官的耳朵也太背了,因为“埋怨”声都快变成“鼓噪”声了,他才听到?才开始用脑子思考?才下了决心?才有了举措?
显然,老百姓发出的声音太轻了,远不如“企业”幽幽地哼唧一声来得响亮。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企业”在那厢边叹一口气,咕哝着说“入不敷出”了,这句话立马被当官的听到了,于是零售价“同步”疯长。后来,国际油价回落,“企业”不声不响忙着数钱呢,轮到老百姓嗷嗷叫唤了,这回却没人听到了!真是奇啊!难道是两种声音的“能量”不一样大?或传播的距离不一样远?或听觉会“自动选择性过滤”?
在这件事情上,前后都是“发改委”在唱戏。说石油是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所以“发改委”要说了算。等等。这个我们老百姓无力反驳。但谁都能看出来,在“企业利益”和“百姓利益”的博弈游戏中,政府这个“裁判”站错了位置、吹错了哨,而且偏袒得太过明显、太过离谱了!
“发改委”是政府机关,怎么可以站到市场的最前沿?要说“发展和改革”确实是风口浪尖上的活,但并不是说政府就该来当这个“卖油翁”。这么做了,往轻里讲,承担骂名是活该,往重里讲,毁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不单是汽柴油的问题,还有“手机单向收费”、“费改税”、“养路费”等等,哪个活做漂亮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七品芝麻官”的名言不是用来裱糊了挂在墙上装样子的,而是该埋在心里、落到实处。
政府该做的是协调市场,而不是代替企业来做市场。政府可以为了规范市场而限价,用上限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用下限来防止企业恶性竞争。现在价格都是政府来定,做得比物价局还过分,实在是匪夷所思!
我们不要听什么“宏观调控”这类空洞的解释,更不要听什么“国际接轨”的谎言。如果还不承认“角色错位”的错误,并准备一直这么错下去,那真的是错上加错了。
前一篇:血拼季节,C2C的感受
后一篇:当女孩遭遇“星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