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透过镜头 |
(接上篇)
既然都准备好了,还等什么?开拍!
可是,ISO是个问题。100或200当然很细腻,但不适合这样的黑夜;400也悬,我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手持拍摄极限是1/30秒;800和1600,曝光速度是没问题了,却会弄来一大堆噪点。可以想像,面对这样狭窄的带状风景,上部一定是大片的“黑天”、下部则是充满了“黑水”,这些地方是噪点的“温床”。所以,要么牺牲自由地手持拍摄、要么容忍噪点充斥照片!——权衡的结果是以800为主,400和1600为辅。
其实,需要做决定的东西还很多。比如,眼前的美景如何取舍?远处是光柱游动的天空、中间是披着闪亮薄纱的万国建筑、伴以灯光变换穿梭的堤坝、近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船、还有倒影婆娑的黄埔江。是不是应该把这一切都收纳在一起?
我喜欢这种端着“小钢炮”扫射的感觉。隐约有点担心曝光问题,欠曝或过曝,是我这种业余选手常犯的低级错误。为了保证出片,只有多用一些曝光组合,疯狂拍摄,所谓“广种薄收”也!等拍完这一堆广角,觉得上下构图已经没别的花样了,就掏出了我的长焦大炮来。350D装在上面稍微有点嫌小,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不是吗?绝大多数旁观者只看镜头的体积、份量,纷纷投来观摩职业选手的尊敬目光,嘿嘿,我可不会主动告诉他们我是业余的!
长焦在近端还能端着射击,在远端就要祭出我的三脚架了(更显专业)。三脚架上50元的标价已经被拿掉,没准和5000元的看上去有得一拼呢!变焦镜确实是个好东东,可以原地不动,随意构图,把风景拉进、推远,随心所欲。有了中长焦,黄埔江不再成为浦江两岸的隔阂,距离在顷刻间归零!先试试中景,把游动的风景——大大小小的船收进来,而且我希望不要把船凝固下来,把明明是动态的东西搞成静态的就很无趣了。这样,我就尽量尝试放慢曝光时间,在与背景的对比中,让船“动”起来。
剩下的就是细节了。那些夺人眼球的万国建筑啊!那些线条、那些转角、那些廊柱、那些雕刻、那些石块、那些结构,无不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吸引着我去捕捉它们。架好相机、调好角度、保持平衡,把变焦镜一推到底,从取景器里望出去,赫赫,就是这个意思!它们是那么的美!屏气、轻轻按上快门……哎?怎么镜头在微微颤动?侧风并不大,三脚架似乎也纹丝不动,但镜头就是不给面子,晃个不停。手不碰,没事,一动,立马抖动起来!——老天,这下我知道为何那些发烧的色友会舍得把钱砸在三脚架上了!敢情50元的玩意儿就是镇不住啊!而且,我千算万算,没算快门线,这一抖把我抖凉了半截,却也无可奈何了。回家验货,果然长焦的一律虚成一团,绝对的废片,惨不忍睹!
只好弄张现代派的国际会议中心来凑数了。:-(
这次夜景拍摄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教训是深刻的。我的器材还是存在配置问题。另外,当时没有考虑到冰淇淋的融化时间。因为俩美女在饮料店不可能呆太长时间,无形中给了我紧迫感,面对夜色中美丽的外滩,少了一份从容。
不过,有了总结,就给了我信心。相信会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且,好在外滩不是在天涯海角,只要自己愿意,随便拣个好天气就可以挽回一切损失、圆了我的“外滩夜景”梦。或许就是下个周末?
前一篇:外滩拍夜景(上):一次成功的策划
后一篇:抬头看天,低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