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论互联网 |
全世界人民都爱互联网,然而,互联网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人担心、让人困惑。个人隐私泄漏、被黑、病毒感染、账号丢失、垃圾邮件泛滥、诈骗、伪造、假冒……让人防不胜防。这样的互联网还能指望得到人们的信任吗?
于是就有了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养肥了一大群公司和白领。什么防火墙、防毒杀毒工具,什么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篡改系统,什么虚拟专用网(VPN)、数字证书、加密机,硬件软件齐上阵,声势浩大得可以。
可是,弄了半天,血本下了不少、系统复杂性增加、运行效率降低,却换来某某网站又受攻击而瘫痪了、某某系统“正在维护中”、某某病毒又到处肆虐等等坏消息,似乎世界并没有太平多少。按理说盾更固了,却不料矛更尖。辛辛苦苦设下的防线,动不动就被戳得千疮百孔。
是的,我们在明处,骇客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如果再出个把被收买、或心存怨恨、或有意潜入的“内贼”,那么安全技术搞得再强大也白搭。许多网络系统被攻破恰恰就是死在人身上,而不是技术上。所以人也是构成网络安全体系“水桶”中的一块“木板”,其他木板再怎么长,只要这块木板长不起来,水也是装不了更多的(“水桶原理”)。
那么究竟是防还是不防?防又该怎么防?
我们中国人是讲“平衡”的,书画讲平衡、建筑讲平衡、对联更是四平八稳的平衡。用这个哲学观点来说,网络安全防范也要追求平衡:各种防范要素均衡发展、有什么威胁就有针对性地构筑对应的防线。不是还有句古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么,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盲目地堆砌技术不但达不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弄不好还露出许多破绽来,那就是十足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假如“魔高一尺”,并不非要“道高一丈”不可,道高一尺一寸就够了,剩下的八尺九寸用来干点别的好了。
安全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认、也无非回避。就好比人总是生活在充满细菌、病毒的环境中,并不会因此就要逃到“真空罩”里去。网络固然有缺陷,安全问题确实困扰着我们,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相反,锻炼自己、增强免疫力才是硬道理。
口令(密码、PIN码)是账户保护最重要的防线。因为用户名是公开或半公开的,所以如果口令不安全,那么账户就容易被攻破了。现在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账户,比如:Email、MSN/QQ、OA、BBS、Dial-Up、Blog、CreditCard等等,每样还有多个,要记忆这么多口令确实是困难的,弄不好忘了一个就把自己锁死了。但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设防。以下这些口令的设置方法就是很不安全的:
- 把口令随手记在本子上、用便条贴到机器上、记在账户卡上。
- 在公用设备(网吧电脑、ATM机)用完账户不退出。
- 空口令(Windows账户允许)。
- 简单的“初始”口令,如123456、000000,一直“忘了”更改。
- 和账户名相同的口令。
- 用生日、亲人的名字、宠物名等做口令。
- 太短的口令(小于6位)。
其它还有一些口令也应避免使用,如英语单词或词组,黑客程序可以很容易用“字典攻击”等手段猜测出来。
前一篇:面具与脸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