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观点 |
给研究生上课时,提出一个论题请大家自由发言,沉默,只好做自我批评“提的问题不够明确”,改一种“明显”的问法,依然沉默,点人头“强迫”回答,得到结结巴巴的几句话。失败!难道要我继续“改进”成“是非判断题”才行吗?
不习惯提问、不习惯讨论,不会对付“模糊”问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提不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悲惨的现状。连研究生都这样,还有什么话好说!
从小就缺少必要的训练——这就是我的结论。不是乱评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我不是搞基教的教师,似乎有点对别人的工作品头论足的味道,但结果就是这样:上课就是会听、会记笔记,然后会考试。“高分低能”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经常听到“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呼吁,可见中小学生的负担已经重到何种地步,问题也已经严重到何种程度了,否则也不会惊动领导们了。作为家长来观察,目前所谓的素质教育反而加大了学生的负担。为了进行素质教育——通常被理解为除了语数外以外还得学点别的——就加上了许多我们小时候读书时闻所未闻的科目,而“主课”的内容一点不少(事实上是多了不知道多少),这不是加重负担是什么?比较可笑的是孩子经常带回来一些旨在培育动手动脑能力的作业,和先进国家的做法很接轨,可是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往往连门都摸不到,而且应付“主课”的作业都气喘吁吁的,所以就成了家长的作业。
当这些孩子读到本科、研究生时,估计情况和现在相比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高考的指挥棒当空挥舞,高考独木桥虽然比以前粗了些,但还是独木桥,那么基础教育就只好亦步亦趋地跟随,不然还能怎样?!经常听到中小学校长们、老师们说:该怎么考,还得怎么考。心惊又心凉啊!我们不是有大量托福高分生么,人家英语是母语的人都考不了这么高,可英语水平还是别人高;我们经常笑话美国人做四则运算都磕磕绊绊,可人家国家愣是拿诺贝尔奖如囊中取物。要从这些只会认真听讲全力备考的学生中产生获诺贝尔奖的人?就只有等着“基因突变”碰碰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