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说史:清朝国号的由来
(2009-03-10 20:00:45)
标签:
书痴小屋书痴说史文化 |
其一,也是最容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这符合五行相克说的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皇太极之废“金”,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
其二,后来的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按《说文解字》:“皇,大也。”又《释名·释言语》:“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清叶德炯注:“青、清古通。”是“皇清”即“大青”。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又“东”为四方之首。如此,天造东方的大清,是可以“去浊远秽”、扫除廓清南方的大明的。
其三,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汉语常见词有青天(天色青)、清妙(天体)、清汉(天河)、清浮(天空)、清穹(天)、清都(天帝所居的宫阙)等等;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宗教上既显示出绝对的尊崇与敬畏,政治上也重天命以护佑国家,如努尔哈赤汗印有“天命”之文,汗号有“天授”之文,皇太极汗号“天聪”,其意义,类似汉族所谓“受命于天”。而“明”字分开为日、月。日、月在天,天包容日、月,这样,“大清”气势复在“大明”之上。
其四,就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再有“大清”在“大明”之前之上者,如明末颇为流行、万历至崇祯年间即有不下十几种刊本的《管子》,其《内业》云:“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又《心术》:“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反之,“明”在“清”前、“明”居“清”上的“明清”一词,皇太极建“大清”(或简称为“清”)之前,不见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