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痴说史:清朝国号的由来

(2009-03-10 20:00:45)
标签:

书痴小屋

书痴说史

文化

    今天给学生上课时,一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问我,说清朝的“大清”国号是怎么来的。说实话,我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回家后查看书籍,还是没有最合适的解释。我想这倒可以写篇文章,以满足于好问的同学和博友。

    大清国号的取义,《满文老档》、《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以及当时及稍后的明、清文献,都没有任何说明。不过,联系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形势,考虑到皇太极建大清为国号的同时,复受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本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当是肯定无疑的。而由这一思路出发,“大清”在气势、含义等方面,的确压住了“大明”!

  其一,也是最容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这符合五行相克说的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皇太极之废“金”,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

  其二,后来的大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在《钦定满洲源流考》中的御制韵诗里,有“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句。按《说文解字》:“皇,大也。”又《释名·释言语》:“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清叶德炯注:“青、清古通。”是“皇清”即“大青”。青为五色之一,五色配五方,东方色青;又“东”为四方之首。如此,天造东方的大清,是可以“去浊远秽”、扫除廓清南方的大明的。

  其三,由“天造皇清”一句引申,“天”与“清”之间也有着关联。汉语常见词有青天(天色青)、清妙(天体)、清汉(天河)、清浮(天空)、清穹(天)、清都(天帝所居的宫阙)等等;满洲人又视“天”为至高的存在,宗教上既显示出绝对的尊崇与敬畏,政治上也重天命以护佑国家,如努尔哈赤汗印有“天命”之文,汗号有“天授”之文,皇太极汗号“天聪”,其意义,类似汉族所谓“受命于天”。而“明”字分开为日、月。日、月在天,天包容日、月,这样,“大清”气势复在“大明”之上。

  其四,就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也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再有“大清”在“大明”之前之上者,如明末颇为流行、万历至崇祯年间即有不下十几种刊本的《管子》,其《内业》云:“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又《心术》:“镜大清者,视乎大明。”反之,“明”在“清”前、“明”居“清”上的“明清”一词,皇太极建“大清”(或简称为“清”)之前,不见于文献。

 

    清朝的国号还真的就代替了前明,历十二帝,凡二百六十七年,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王朝了,只是晚清时期,八旗子弟已经没有了先辈们的精气神,才落得个让位于民国的下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