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痴说史:古代慈母并不慈

(2009-02-19 10:43:14)
标签:

书痴小屋

书痴杂谈

书痴说史

慈母来历

文化

书痴说史:古代慈母并不慈  

  今天福州阴雨绵绵,上完课后在办公室看网上新闻.打开网页的时候,随手从身后的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原来是本《唐诗三百首》。也好,在春雨绵绵的时候,读点唐诗也许会烘干我那颗已然潮湿的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大概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一帧在大伙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这首诗中的“慈母”一词,估计也是汉语中误用率最高的一个词。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严父”了,以致于我们自然地就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其实,“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慈母”,细说其来,还是一件伤心往事。书痴按:“慈母”最早现身于《仪礼》,“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汝以为子。命子曰:汝以为母。”由此可知,不是随便哪个女人都可以成为慈母,也不是哪个儿子随便都可以拥有慈母的。
  要想成为慈母,下列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具有小妾身份;必须没有或者不会生育(至少是没有生育男孩);更为关键的是,丈夫必须还有另外的妾,且这个妾恰好一命呜呼并正好遗留下一个男孩。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侯,还需要丈夫下达明确的指令:“宝贝,你把这个死了母亲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起来吧!”知道了这些,我们在读到《仪礼•丧服》中“慈母如母”时,才不会感到过于突兀。
  所以,“慈母”和“生母”的死亡有关,但和“慈祥”无关,“慈母”从来都是一段伤心往事。随着一夫一妻制的推行,今天“慈母”已丧失了产生的土壤。

  到了唐代,慈母已经演变为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意了。现在的慈母就是我们的生母了。我们现在已经完全用“家严、家慈”来表述我们的父母了,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还是应该知道慈母的来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