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2009-01-14 09:57:51)
标签:

杂谈

  2008年12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2008年末,年届七旬的湖南祁东县农民付达信为了“不愁吃穿”在北京站持刀抢劫,他抢劫完了不逃跑,反而等待被抢者喊叫,以便引警察来抓。法院宣判时,自称抢劫是“为了反映生活困难问题”及“入狱养老”,付老汉恳求法官重判自己,“法官,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判太轻,过两年出去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怎么办?”“实在不行就再抢劫,然后回监狱里养老。 ”看到这则新闻的那天,中央气象台刚好发布大风降温消息,屋外寒风呼啸,气温骤降。我脑海中的那幅凄凉的景象,更是寒彻心骨:这位一辈子没有结婚的古稀孤寡老人,到了晚年,两年没有吃上肉,“被抓后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每天一日三餐能吃饱了,而且吃到了两年以来的第一顿肉,进了看守所已经胖了10斤”。

  新闻见诸报端后,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尽管有专家分析,付老汉的情况仅仅是特殊的“个案”,而并非普遍现象,却总让人们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里的那个流浪汉索比。事实从另一侧面证明,我们的“养老”保障制度似乎还存在一些尴尬的死角。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农村深入人心。生了傻子、疯子,哪怕是祸国殃民的无赖泼皮、缺德乏才之人,只要是“儿”,拼命地养啊!多少年来,“养儿防老”之类的话经常被束之于道德的高阁,却根本难以落实到各个层面。

  “养儿防老”其实古人早已明白其没有道理,其“早”之例很多。最著名的要数刘邦了,项羽要烹煮他的父亲,他“平静”得可怕,竟然说出了“如果真的煮好了,请分我一杯汤羹”的混账话。

  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人们不应该抛弃亲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这些感恩的故事听起来壮美动人,然而有几个“儿子”会肃然起敬?“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更纯粹是一厢情愿的感情投资,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它靠道德伦理苦苦维持,却完全受制于“儿子”的地位、经济、良知、情绪等因素。自以为很有眼力的“父亲”,一贯娇纵“儿子”,而鄙薄"祖父"。临了自己老迈,真要“儿子”照顾的紧要关头,多少“儿子”却皆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之上,而两手犹紧按其荷包,“平静”得骇人——“要钱没有,要出力也不得闲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是种恶性循环。 

  在有的时候,长寿也是柄双刃剑。在老龄化逼近、风尚复杂化、功利直接化的今天;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成为另一形态的“下海”,留守老人很难得到进城务工孩子的务实照料;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扎根社会,在观念上对过去的“养儿防老”形成了冲击;再加上当地政府缺乏“养老政策”的落实力度,对“养儿防老”,谁都会诚惶诚恐。此外,手中没有若干人民币的戮力“保护”,确实很难不沦落成付达信这样的老“索比”。

  孟子所言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愿望换成今天就是你我他的老人都应“老有所养”。但是,对一个步入老龄化的社会而言,单靠传统意义的道德救助是很难遂人所愿的。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才是重中之重。当然,诸如“以房养老”、“福利式养老院”等形式的养老也值得因地制宜地推行,因为养老需要打组合拳才能起到真正“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