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向认为,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和为贵”成为中国人处事的信条。但是近来看书,思考,却从一个“打”字,知道中国人的爱好和平,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人青睐动用武力,什么事都是“打”字当头,不信?列位请看。
“打”字应该就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日常生活中的“打”字,先从吃的说起。打饭,打水应该是集体生活的见证。打酒,打油那可是最基本的商业交易。就连坐出租汽车,我们中国人也用打字,叫打的。
“打”字还与人们的生产活动习习相关。打鱼,打麦,打稻,那可是最早的农耕业和畜牧业。打井,是人们能远离水源生活,扩大人们生活空间的最大的发明。试想想,要是没有打井技术,现在的我们也只能“逐水草而居”。
至于后来,“打”字的应用就更广泛了,真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打烊,那是商店、饭店关门了,下班了;打秋风又叫打抽丰,原意为彼处丰稔,前往抽丰,后泛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缙绅或有钱之人索取财物与赠与;打坐,是个人进行思考以求心安的方式,打更是古代人计时和警戒的方式;打盹,那是最形象的小睡。
文革之中,打倒之声不绝于耳;打靶,那倒是军事术语。中国人是“打”的民族,就边谈情说爱都离不开打字,刚开始时的打情骂俏,有所进展那就打得火热,如果最后分手了还得打离婚。打肿脸充胖子那是人之常情,三十年代的男人和女人,洋化的互相“打令”。
在从事皮肉生意那里,更是离不了打字。“打飞机”,“打啵”和“打洞”就更为形象具体,并且价钱还不一样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