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因感冒无法外出,真有点辜负窗外那大好秋光。虽说无奈,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做之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后汉书》,慢慢看起来,聊度病中时光。看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时,才明白成语“举案齐眉”原来典出此处。看着看着,猛然悟出,原来我们潜意识里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有南辕北辙之嫌。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举案高至眉,敬之至。”
我原来一直以为,举案齐眉是男女双方、你敬我让,读到这儿才知道孟光是那个战战兢兢、“不敢仰视”的受气包儿。这算是被中国人称道一千多年的夫妻恩爱的最高境界?老婆对相公连看一眼都不敢正视,到底是恩爱还是平时受家庭暴力的结果?这对“恩爱”夫妻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千年了,我们不得而知。
夫妻相敬相爱那是人间可喜可羡之事,但最重要之处是相互,如果孟光要求梁鸿“举案齐眉”,能行吗?还有就是,平时居家过日子,可不是作秀。跪在那里,把案举至眉高,毕恭毕敬的样子,不像夫妻,是皇权与臣子,是主人与仆人。所以古人对夫妻之间界定的关系是“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子”。夫为君,妻为子。古代妇女称丈夫为“夫君”,做妻子的自称为“妾”,“奴婢”,“卑妾”,丈夫则对妻子称“贱人”,“贱内”,“拙荆”“糟糠”。总之没有好听的名字,更没有平等可言。所以男人们都推崇“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也好,举案齐眉也好,都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孽生出来的夫妻行为准则。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在以男权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里,自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如今,人们在衡量女人的“德”时仍然把“贤妻良母”做为最优的评价,实际上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又一种注解。客观的说,人们推崇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更多的是约束女人要敬丈夫,敬男人如宾,是要求女人对男人举案齐眉,而决不是要男人也这么做的。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到东方文化的深层里去。我们可以从现在日本和韩国的电视电影里临摹到这种文化的根深蒂固。日本和韩国的妇女在家庭中程序化的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正是对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最立体的注解。
其实夫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成语倒更能说明,那就是“琴瑟和谐”。夫妻之道,在一声声的嘘寒问暖之中,在日常的锅碗瓢盆之中,在无伤感情的小争小吵之中,在远行时的“路上当心”的叮咛中,在晚归时的“累坏了吧?先喝杯茶”的问候中,在孝敬彼此父母的举动中,在将浪漫的事“收藏一路的点点滴滴,留待以后坐在躺椅中慢慢地聊”。
举案齐眉,举起的是丈夫的威严和虚荣,齐的是妻子的顺从和屈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