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女下乡”,折射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

(2006-08-29 00:02:18)
  前天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道,江苏东海县的农村,村上老人去世后,请乐队为亡灵送行。在我们乡间,吹鼓手们是丧事上最不可少的人。这是几百年来留下的习俗,本无可厚非。但是吹鼓手们为招徕生意,引进新的方式,在吹奏哀乐的时候,竟然辅之以“脱衣”等色情表演。在这里,我不想说辛劳一生的老人们在知道自己死后,在自己的灵棚旁,自己的孝贤孙们为自己送行而做的这等丑恶之事怎么样痛心疾首,也不想说在记者暗访曝光后,江苏省公安厅如何雷厉风行责成连云港市公安局依法取缔并对相关人员严厉打击,我只想说,通过“脱女”下乡,折射出乡村文化生活是如何的缺失。
 
  想起我们小时候,虽然生活得苦些,又没有什么电视和网络,但是我感觉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是蛮丰富的。那时候,每当农闲时节,村里每个月至少会放映一场电影。晚饭后,在村里的打谷场上,在两棵木桩间,挂起电影幕,有时候就在两棵树中间。村里的人,端上板凳,几百口人,在看露天电影,有时候十几里外的村庄的人都来,走亲访友。我的接受文学、艺术熏陶,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让我感受战争的残酷,英雄的伟大;《闪闪红星》、《小兵张嘎》、《草原小姐妹》知道什么是童真童趣。
 
  那时候,除了露天电影外,夏冬两季,村里还常常邀请民间的说书人和唱地方戏的来村里为乡村们演出。当然当时每个村里还有自己的宣传队,不过演的节目我不是太喜欢,主要是八大样板戏,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现在对我们的国粹京剧有那么一点兴趣的话,还是应该归功于那是的宣传队的。
 
  夏天,在打谷场上纳凉。我们村里的说书人,坐在板凳上,敲着有韵律的鼓点,开始说古道今。没有灯光,也没有音响。天上的星星,远远近近的萤火虫,说书人时而低沉时而激昂的声调,让我着迷。我那时有一个梦想,要是我长大后能象说书的大叔那样,做个说书人多好呀。不怕笑话,这大概是我的第一个人生理想了。
 
  每天傍晚,家里的有线小广播又开始播音。随着孙敬修老先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知道了杨家将的忠勇,也知道水浒梁山的众好汉。
 
  那就是那时乡间的文化生活。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感觉有种暖意轻轻在心间流过。把眼光拉回现在,看看我们现在的农村文化生活吧。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是一天天地好起来了。但是人们的文化生活却越来单调贫乏。现在乡间的露天电影没有了,打谷场上的说书早就成了爷爷奶奶们远去的记忆。随着成年人去城里打工,留守的老人们孩子们只能每天饭后,守住电视,把手中的遥控揿来揿去。那么乡人唯一的集体活动,就是老人过世时的丧礼了。在这儿,“脱女”们开拓了市场,乡下人也大开了眼界。说句真心话,这怪不得乡亲们,他们也真是活得太闷了。
 
  也许过了若干年后,乡下人也会如城里人一样,活得多姿多彩吧。我盼着这一天中早点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