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鲁迅和乃弟周作人

(2006-06-25 18:08:34)
分类: 不吐不快
  这段时间,有意识地去读两兄弟的作品,那就是鲁迅和周作人的。虽然是同胞兄弟,但是在国人眼中,哥哥鲁迅被誉为民族的脊梁,中国人的良心;而弟弟周作人则被目为卖祖求荣之辈,为人所不耻。
 
  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原因何在?我想从他们的作品、生活经历和性格来找找答案。
 
  鲁迅的作品辛辣老到,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与鲁迅的生活经历应该不无关联。鲁迅少时,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经济上是经常捉襟见肘;小时候鲁迅去当铺当东西,应该没少受人家的白眼,应该更能体会世态炎凉,所以在鲁迅的作品中,同情弱小的人,痛恨为富不仁之辈的仗势欺人;鲁迅从小就体会生活的艰难,家中的长子,承担的责任也重些,所以鲁迅对家族、社会、民族和国家都能有种要改变的志向。
 
  “书生天生担道义,智勇浩然走天下”。鲁迅的魅力与其说在于笔锋,不如说在于性格。鲁迅就其性格而论,可以概括为三点。
其一,保持人格独立。鲁迅没有智者虚张声势、打拱作捐之陈腐,没有文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之虚伪,更不存在旧知识分子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之恶习。他,生就一副傲骨,秉承先哲才气,鹤立鸡群,独往独行。
其二,真实的自我。鲁迅之所以独一无二(效仿之人多亦,但无人能比),关键是鲁迅的真实。鲁迅的真在于他敢于直言,公开说别人“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不能说”的话。他是一名孤胆侠士,单枪匹马地向旧势力冲杀。他敢于戳穿伪道士的面纱,能为学生的惨死而呼号于天下。鲁迅虽然处在没有真言的时代,但他却用毕生精力去写他所看到的一切真实的存在。他的笔令论敌胆寒,让友人称快。他的真实在于血当汁墨笔当枪,而谱写的却是带有沧桑感的伟大人格。
其三,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他不惜以其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终生敬仰。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乃弟。周作人的求学和谋生之路比乃兄要顺利得多。所以他的文章,沧桑感少了许多,清明得很。“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后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逐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念到他。我在浙东住了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三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了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故乡。”在《故乡的野菜》的开头,知堂老人是这样写的。我们可以看出周作人的闲适,不象他哥哥那样执着。
 
  周作人其文恬适冲淡,清涩平和,然而,观其人生轨迹,则人品与文品相去甚远。也许是周作人娶了一个日本人作老婆,把自已当成日本人的半个儿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