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五一旅游黄金周,身边的人都在说着旅游的话题。有人说要去云南大理领略南国风情,有人说要去北京登长城,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慨,还有人说要去江南观小桥流水,听吴言侬语。
我却是如老君入定,对他们的议论充耳不闻。不是我不喜欢旅游,而是我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随波逐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会完整。人们只有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才会开阔眼界,领悟人生。
纵观现在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市场,大凡有点名气的景点,都是人山人海,汽车的喇叭声、摊商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怎一个乱字了得。吃、住、行就似打仗,连上个厕所都得排好长时间的队,我想赶这个季节旅游的人该是深有体会。所以黄金周我都猫在家里,读平时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心仪好久的书,与朋友小聚,联络一下感情。
说起旅游,我不禁想起我的一次江南之行来。
那是四年前的春天,我因毕业要找工作,去沪宁杭一带奔波。从福州坐火车先到了南京,住在南京大学招待所,安顿好以后,已是傍晚。由于天晚,无法联系要找的单位里的人,饭后一个人在房间里百无聊赖,坐车去秦淮河边的夫子庙,一个人在灯影摇曳的秦淮河边 ,想象先朝时秦淮河畔的佳丽如云,大概入诗词最多的就是这条脂粉气特重的河了。望着眼前的秦淮河,心中吟咏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诗里秦淮河,唐诗里的秦淮河繁华并且伤感,岁月如流,悠悠秦淮,繁华似水,伤感是岸;“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是梦醒时分的感怀,人们不愿意忘记艳绝风尘的李香君或者柳如是,不愿意忘记回眸一笑百媚生,更不愿意忘记芳心侠骨在风起云涌中的长歌当哭。
我不禁想到,要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和责任,担在一个个柔弱的女子身上,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该亡了。
在南京待了几天后,又辗转来到姑苏。到苏州时是在上午,我先到苏州大学去办事,事毕,就宿在苏大的招待所。苏州大学是我到过的高校中最美的校园,校园中绿草如茵、春花似锦,运河在校园中穿过,看着整齐的护坡的石块,坡上的长椅上坐着一个个学子,读书的背影,映着身边的花、草、树,真美。我想要是苏大能接纳我,我肯定就终老斯乡了。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我只好打着雨伞,冒雨游苏州。信步走来,没有特意去寻找什么古迹。苏州城里,随便走进哪家,旧宅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苏州小巷里找文物不难,难的是要找出不是文物的东西来;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古城区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23处,古寺、古井、古园、古宅、古树,真不知道哪一样东西不算古老的,苏州老城本身就是文物。那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和深藏不露的丰富,仿佛是深入骨髓的宁静。
走在苏州窄窄的小巷,小石子铺砌街道,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湿脚,故有「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说话。说起小巷,戴望舒《雨巷》的音韵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经意间,来到丁香巷。这是一条典型的苏州小巷,她西起平江路,东止仓街,北面是中张家巷,南面是大柳枝巷。
诗人是在怎样的一个雨天,徜徉在这一条旧巷子的青石板路上的呢,有人为此专门做了考证,其实这样的情调、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美丽的诗句,只能就是诞生在苏州,苏州的小巷。
那是细雨迷蒙里悠长又寂寥的小巷,或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巷,她使思绪便会从纷繁琐碎的世事纠缠里一下子宕开很远,随意、自适、恬然、怡然。于是一种亲切的美丽如水涌来,一颗苦于俗务的心便荡漾其中。
烟水吴都郭,阊门驾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门室,丹楹百处楼
那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和深藏不露的丰富,仿佛是深入骨髓的宁静。少了一些浮躁之气,多了几缕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正是来自于清幽静谧的苏州小巷,来自音韵铮铮的青石板,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冉冉氤氲在苏州小巷里的清幽之气,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是从许多明清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的,是在那伴着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拍曲的笛音里回环往复的,是在那穷极楼阁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炼而成的。
就这样,在苏州古城里闲来荡去,走过一个个小巷,探访苏州园林,没有众人的喧嚣,没有导游的喋喋不休,让自己的思绪随雨丝飘扬,飘扬在姑苏的细细雨丝中。
我想,旅游,就应该是这样。从容地在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三五好友,租一个地方,小住旬日,早上去早市买早点,吃完后选择一个地方,去读那些古老庭院中的那棵老槐,和那株还在飘香的丁香树,想象着生活中此中人的生活,他们的喜乐和忧愁。然后用心去体会,体会岁月的沧桑,体会人生的无奈。
我想这才是旅游的精要之处,这才是旅游,探访古人之旅,游览自然的鬼斧神工。
呵呵,要是能有同好的朋友,最好是情投意合的恋人、情人,携之同游,人生快事,莫过于此。
借用古人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吾意若此,谁人与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