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夜读夏荔的《夜饮富春江》,文章中提到富春江的严子陵钓台和中国其他著名的钓台,如陕西渭河的吕尚钓台、山东濮州的庄周钓台和江苏淮安的韩信钓台。说来惭愧,我无缘拜访文章中提到的几个钓台,但是二十年前在淮阴师院读书时,却有幸凭悼过江苏淮安古运河畔的韩信钓台。
记得那也是个春日,我独自一人坐车去寻访运河边的韩信钓台,一抒怀古之情。韩侯钓台及漂母洞位于淮安城西北隅的古运河东侧,台基呈长方形,高一丈余。韩信少年时曾在城下垂钩,并依靠钓鱼、卖鱼糊口,后人为纪念他,在他钧鱼的地方建筑此台。到清代,韩侯钓台南侧为清乾隆御碑,碑的四角是四个龙皤玉柱,顶部为二龙抢珠。下为“圣旨”二字。其碑板精致美观。碑上刻着乾隆御诗:“丛祠不 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在乾隆御碑西边的古运河堤边,还有一座木制牌坊,上有嘉靖辛丑状元沈坤所书“钓鱼台”三字,此皆已毁于兵火之中。
漂母词在韩侯钓台北边。当韩信垂钓湖滨之时,常得到一位漂纱妇女的饮食恩赐。为了歌颂她的功德,后入建词纪念。洞内漂母塑像端坐神台,左右侍女亭亭玉立。词门口有明代淮安府官:东鲁刘大文等人书写的对联:一饭感韩信,中帼丛中早把黄金轻粪土:千古拜遗庙,淮流堤畔有谁青眼识英雄。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
在韩信钓台边,我边端详边沉思。
韩信,江苏淮阴人,汉朝开国名将。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得天下的功臣。那个“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跨下之徒,那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一代军事天才,出生入死替刘邦打下大汉江山,却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
曾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英雄也容不下英雄的国度,此话虽说得唐突,细细想来,却确实不无道理。“成者为王败者寇”,中国人只重结果而忽视奋斗的过程,所以有些人为了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远的有无赖的刘邦能让“力拨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痛别虞姬,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曹操,和靠妇人般的眼泪、做秀赚得诸葛亮为他“六出歧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刘备。近的有为保家卫国拼尽最后一滴血、最后一丝力而不幸被俘的十几万志愿军将士,我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在人们的白眼中屈辱地度过残生。我不禁想起美国,同样是战俘,战争结束后,他们享受英雄般待遇,有的还做了上将,阁员。再来看看毫无廉耻之心出卖良心出卖灵魂的人,在现代社会更是大行其道,风光无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英雄,不管他们是不是有丰功伟绩,是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未来的标志。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能有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那是国家的大幸,民族的大幸。
我期待能有这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