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往日情怀 |
淘书之趣
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一家“布衣书局”的广告,颇以为然,现录之,以飨
著书立说,那是大师学者们的事,我辈从未有此奢望;藏书倒是生平所愿,只可惜手中的铜钿太少,还得考虑“柴米油盐”,不可率性而为以致妻儿有冻馁之虞。只有读书、淘书,我辈才忽可涉足其间,时而把玩一番。
说到读书,“读书只为消闲事,文章不为稻粱谋”,其中的苦与乐,不说也罢。至于淘书之乐,淘书之累,或可说与有经历相同者,聊作一杯清茶以奉同好。
犹记小时候,虽喜读书却无书可读。我读小学时,正是文革最为猖獗之时大人们都无书可看,只有雄文四卷,八个样板,惶论我们这些小豆芽们了。
那时虽无好文可读,所幸的是小连环画不知何故却甚普及而流行。每到春天逢庙会,我都一头扎进小人书摊,那大概是最早的淘书之始了。
等到大学毕业工作后,买书成了我的一大开销。书价如暑天的气温,只升不降,口袋中的钱早已用途已发家致富,碰见心仪的书只好“望书兴叹”了。
大概是八九年的初冬,我去连云港访一同学,偶然发现海州的古城墙下,有三五个人摆着地摊,全是旧书,林林总总,应有尽有。我倘佯其间,留连忘返。只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天共淘有旧书卅余册,其中记忆犹新现仍赫然侧峰书架的有
九九年秋,从黄海之滨来到榕城求学。第一个周末,不是去去晨钟暮鼓的西禅寺、涌泉寺,也没去游人如织的鼓山,花团锦簇的西湖,而是向学兄学姐们打听,榕城的旧书肆。台江的花鸟市场、左海公园的旧书肆,成了我周末淘书的好去处。在左海旧书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黄河青山〉〉,戴厚英的〈〈人啊人〉〉都被我搬到我的书架上了。
在旧书肆淘书,与书贩们结成亦客亦友的关系,当然也结识了一些淘书友,在工作之余,交流一下淘书所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