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几乎是隔年就会考一次,我知道已经考了很多次了,所以这种就是怎么准备都不为过的题目。有时候甚至是一样的题目拿来考。还是老规矩,呵呵,我不会写的特别详细,我愿意把我能想到的点都点出来,你自己再去充实。显然,考试的时候可能侧重某一方面。自己去把握。
答:
一、赋的起源:
1)
战国后期已经产生,如荀子、宋玉。赋乃“铺陈、敛藏”之意,宋玉赋没有格调,但这也是其赋的价值所在,因为此前的赋都太规整,沉重。所以宋玉赋使文学世俗化了,也是一种解放,这点上,对中国文化影响超过屈原《风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2)
受到战国时期纵横家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重大影响,如华丽辞藻,夸张的手法与楚辞有密切联系,所以汉代往往讲辞赋连称,西汉初即“骚体赋”。
二、发展过程:
1)
汉初的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枚乘的《七发》是从汉初的骚体赋到司马相如,扬雄的汉大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2)
散体大赋:(从武帝——宣帝的90年间):是汉赋的鼎盛时期。以描写为主,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两赋(或合称)《天子游猎赋》是其代表作;扬雄是西汉末的名赋家,其《甘泉》、《河东》、《羽猎》、《长扬》四赋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后世常“扬马”并称。其《解嘲》是篇散体赋;班固是东汉前期名赋家,代表作《两都赋》,伪司马相如,下启张衡,左思的“京都大赋”。
3)
抒情小赋:(东汉中期至汉末):思想体制和风格都开始转变,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还有赵壹、蔡邕等人。
三、地位、文学意义:
1) 汉赋使文学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
2)
它与汉代经学有很大联系,汉赋讲模仿,经学讲传承,二者关系密切。
3)
汉大赋的铺陈描写对于人们对汉王朝的认识有积极意义,赋中所隐规劝之意,反帝王过分奢淫意义重大。
4)
在丰富文学作品之词语,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就。
5)
从文学发展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各阶段代表作:
1)
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
2)
散体大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解嘲》。
3)
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西京赋》、《东京赋》、赵壹《刺世疾邪赋》;蔡邕《青衣赋》、《检逸赋》、《协和婚赋》(后二赋写男女之情)钱钟书《管锥编》谓《协和婚赋》为“淫媟文字之始作俑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