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的人生
(2022-08-17 14:25:58)分类: 生活感言 |
2022年过了一多半,终于体会了一把北京夏天的酷热。
前段时间刷小红书,无意中看到一张介绍从1分饱到10分饱的图,大概的意思是建议每次吃饭吃到7-8分饱最舒服。
这样的感觉让我联想到,刚回北京的时候去钟餐厅吃饭,因为菜品单价比较高,我只点了凉拌腰片和一碗肥肠阳春面,那天吃的特别舒服,不撑又过了嘴瘾。
之后还去过胖妹面庄打卡,当时有点贪心,点了豌豆拌面,炸鸡柳还加了一小份肥肠,吃的巨撑,还没吃完打包了,并不舒坦。
占用最少的资源而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一周都在践行“七分饱”的原则,吃东西的时候细嚼慢咽,感受身体对食物的反应:昨天特别饿的时候,买了一小份炸鸡柳,吃的第一口明显感觉到身体对食物的需要,但是随着吃第二口第三口,需要慢慢减弱。我大概知道了7分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达到这种状态更多的是基于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控力。在你知道自己还可以继续吃的时候,依然能够做到适可而止。
晚上睡觉的时候甚至感觉到一点点的饿,但至少肠胃不会因为要消化过多的食物而产生额外的负担。这两天早上,我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是一种舒适和轻盈。
七分饱的人生,就好像一种恰到好处的留白,不要把空间塞的太满。
从在大理开始收拾搬家的行李,就开始了“断舍离”,书里强调,断舍离并不是重在扔,而是重在留出空间。从物理层面来说,让生活的地方有自在的空间,不被物质所填满;从身体层面来说,就是让胃里留有适当的空间,不被食物填满;从精神层面来说,就是让大脑有可以放空冥想的时间,不被信息所填满,而这里面要说最容易的,我觉得还是身体层面,因为拥有大智慧的身体,可以自发地在你感觉到10分饱的时候,就不再想要进食,而且还能在未来数小时排出多余的食物残渣,即便这样,如果不加控制,依然会在腹部堆积肥肉。但至少这是一种自动的循环。
而物质空间,难度会多一层,因为物欲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会无限膨胀,而如果不定期做断舍离,囤积将会是必然结果。如果对断舍离的理念理解到位,其实它可以影响到对物欲的渴望。
在我丢到如此多的书籍,衣服,生活用品之后,我突然发现,能够被留下来的物品,是有它的绝对意义,而那些被丢掉的东西,和那些在淘宝,在商店里出售的东西,本质没有任何区别。
在我丢掉了大量明信片之后,我再也不想多买入新的一张,因为我已经知道它的命运便是从买回来之后将会被压到箱底。当我丢掉那些不常穿的衣服,发现衣柜里只剩下优衣库U系列所有体恤以及一些宽松的衬衫,我就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会买其他品牌的体恤或者贴身的上衣。
日常更换的内衣只有优衣库无痕系列,买入新的便会丢掉旧的,数量永远保持固定。
还有那些书籍,再也不会因为谁谁的推荐而买一堆自己不看的内容。
物质上的克制,我已经在修炼了。
最难的大概是精神层次的留白,因为我意识到自己会无意识地拿起手机,用刷微博和小红书以及大众点评的时间去填补那些留白,那些我本来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发呆或者空想的时间,那些我本来可以用来画画或者弹琴的时间。
我试着多读书,但是发现自己精力有限,看书不到十分钟就会困得哈欠连天,毕竟看书是一种更高强度的输入。
以上是这个夏天很重要的感悟,现在我正在有点焦虑地等待组织通知我去支教的具体时间。
大概到了甘孜,物质和食物的欲望会更容易被控制,毕竟条件有限。
前一篇: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要说脱口秀
后一篇:支教人生开启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