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很多年才喜欢上的日本料理——味增汤的个中滋味

标签:
文化时尚美食图片健康 |
分类: 吃吃喝喝 |
多年以后,我仍然能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喝味增汤的情景。
那时,初学日语,日本料理也还远没有像现在这么火。虽然也身处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找遍全城却也找不出几家日本料理店。
终于,在自称专业吃货的良师的推荐下,约了几个立志成为后进吃货的益友,把自己的日料初体验献给了一家貌似叫什么“江户”的日本料理店。现在回想起来,天妇罗、秋刀鱼、刺身,还有日式火锅等等的,虽然吃得五花八门,但也还算正宗。
第一次开“东洋荤”,之前只是作为单词出现在课本上的料理,如今却被一道接一道地端上桌,怎能不让我们这些土包子情绪激动。而我们这一激动的情绪,大概是在看到撒在大阪烧上的薄如蝉翼的木鱼花,随着大阪烧散出的热气曼妙起舞的的时候,达到了顶点。
其实说来惭愧,何止是端上来的菜,连桌子上摆着的辣椒面小瓶、还有酱油小罐,都成了我们照相留念的道具。估计大多数有良知的人,见我们当时的情形,都会把我们当作崇洋媚外的“哈日族”的典型,一棍子打死。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对日料的无条件的爱,也没能让我们盲目到喜欢上日料中大名鼎鼎的味增汤。味增汤让我们知道了:日本料理,想说爱你不容易。不得不说,光是来自“颜值”的第一印象,味增汤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味增汤的卖相,实在不敢恭维,要不是用来盛它的小木碗还算古朴典雅,恐怕都要被误认作漂有菜叶子的,稠乎乎的刷锅水了。大概是因为味增汤的形象,跟我们一般熟悉的“汤”有太大的距离吧。不是夸张,就连紫菜蛋花汤的颜值都可以甩出味增汤十几条街。
还好,那个年代还不像现在,“看脸的社会”这个说法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再加上我们旺盛的好奇心,也没有对味增汤的卖相做过多的嫌弃,一桌人都争相两眼一闭,把这土黄色的浑浊液体猛灌下一口。喝下一口才知道——原来味道才是味增汤的致命伤。味增汤的味道,是那么的缺乏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平凡得难喝。硬要拿我们熟悉的味道做类比的话,个人感觉有点儿接近兑了热水的酱油,不过味增汤又更加暧昧不清,说咸不咸,说淡不淡,说浓不浓,说稠不稠。
所以,我对味增汤的第一印象就是:没有味道就是它的味道,没有特点就是它的特点。这份对味增汤的怨念与疑惑,在我来到日本之前都一直没有解开。
后来,来了日本,才渐渐感受到味增汤在日本人饮食习惯中的重要地位。味增汤是传统日本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很多的家庭,少则一天一顿,多则一天三顿都会有味增汤出现在餐桌上。也因为此,日本人把味增汤列为了“母亲的味道”之一。甚至连日本的小学生,都会在“家庭课(相当于我们的劳动课、实践活动课)”上学习味增汤的做法,而且还要动手实践真正做上一碗。
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离开家开始一个人生活,饭菜却也离不开味增汤。在日本的食堂或者餐馆吃饭,如果点的是“定食(日语里套餐的意思)”的话,味增汤都是标配。当然,即使不点定食,还是会有很多日本人在选择米饭做主食的同时,习惯性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味增汤。
如果不想在食堂吃,又嫌自己一个人煲汤太蛮烦,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超市里摆着大大小小、种类丰富的味增汤“方便装”——买回家来,撕开一包,热水一冲,即可享用。
吃在日本,就会发现味增汤在日本料理中的地位是那么的举足轻重,又理所当然。于是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日积月累,米饭搭配味增汤也成为了最合我口味的选择之一。时至今日,味增汤竟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日本料理的象征。日本人看重食材的原本味道,连白米饭或者生鸡蛋的美味之处,都能被他们讲得头头是道。要是再把生鸡蛋拌到白米饭里,那就要把他们美上天了。可以说,日本人对清淡口味的偏爱,和竭力保留食材固有的味道的偏执,都在味增汤身上有着极好的体现。日本料理,对于我们的尝遍八大菜系、能品满汉全席的味蕾来说,可能确实有点过于清心寡欲、云淡风轻。不过,正是这个口味清淡的世界,铸就了是咸是淡暧昧不清的味增汤的地位——堪称一汤百搭,舍我其谁。
当然,清淡可不是敷衍。不要看这小小的一碗味增汤,它的制作工序可绝不简单。要想做出好的味增汤,得先要有耐心地将木鱼花、干海带、小银鱼干放在水里熬,让这些食材的鲜味都释放出来,有点类似我们熬制高汤,日语叫做“出汁”。(关于出汁的详细做法,参见本博客之前的一篇文章《【日本料理超入门】第一步就学精髓:万能的出汁(日式上汤)及做法》)。出汁做好了,才能再往里面加入小豆腐块、裙带菜、味增、小葱,小火精心熬制方成。
当然,日本人虽然在各方面都以冷淡著称,可喝多了这种单调的味增汤也会厌。所以,日本的妈妈又发明出了很多味增汤的加强版,也就是说又给味增汤里加上各种各样的食材,而且很多还是“季节限定”:例如,春天是像扁豆、小白菜这样的新鲜蔬菜,夏天会加入梅子、西红柿等开胃,冬天还会给汤里加上鸡肉丸子等等。
有了这么多款式的味增汤,估计一年365天天天喝也不会厌了。据说,连日本男生求婚的时的台词,都会是“从今往后,你愿意每天都为我做味增汤吗?”
在日本女人眼中,这样的求婚方式也许会被看作“霸道总裁” 的“味增咚”,可在我们看来实在有些难理解。也许,当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的“我想把你的名字写到我们家户口本上”这种说法,也会一样的一脸问号吧。
注:本文已授权日本物语官方微信(微信ID :JapaneseStory)独家发布,如要转载请联系日本物语,获得授权。微信推送题目:《需要很多年才能懂的日本料理——我与味增汤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