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动 |
分类: 应景猫文 |
跟大家来分享由张艾嘉指导的电影《心动》,稍微和噜噜平时写影评的风格不同哦。
因为要从注解台词开始哈,不是由于其中的台词有多晦涩难懂,恰恰相反,台词简单到甚至白痴的地步了,但却并不幼稚。
电影一开始,中年女子手持DV拍摄的画外音就是:
“如果相识是一种缘分,那么分手是不是也是一早注定的呢?”
一.1977年十七八岁的初恋
台词:
“你喜欢我什么?”
“谁说我喜欢你,是你喜欢我的。”
“你不喜欢我为什么和我在一起?”
“因为你喜欢我,那就给你一次机会,你喜欢我什么?”
“我喜欢... ...”
怎么恋爱时讲得全是废话啊……
噜噜说,正是这些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无关痛痒的琐碎,才证实了当年青葱岁月的一去不复返。也意味着,当我们能够成功分辨一个玻璃球和钻石戒指的价值差别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悲哀的长大成人了……
台词:
“我们分手好了……”
“那就分手啊,要分就分得干干净净,我不要那种拖拖拉拉不清不楚的.……”
“好啊?你说的哦?”
“没错,是我说的!”
噜噜说,以前问过妈咪,人和人之间吵架时候说的是气话还是真话?究竟能不能相信?妈咪很善良的说应该理解为气话,不应该全信。可噜噜总觉得啊,生气时候气冲脑门说话不经大脑,反应的应该是潜意识里的不满哪,也就意味着比较真实哈,一方若是采信了所以受伤就会比较深哈。所以哈,噜噜生气的时候一般不说话,作青蛙气鼓鼓憋气状……这时候,谁都不要靠近她哈,晾着她一会儿就会好了哈。越劝说越安慰,肯定是适得其反哈。
台词:
女孩子的妈咪对跟自己的女儿去开房间的男孩子吼道:“你们小孩子哪里懂得爱呀?”
噜噜说,我们长得再大,在父母和长辈面前都永远是孩子哈。不得不提到本人的娘亲哈,之前噜噜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事无巨细地告诉她,一直作她的温暖牌贴心小棉袄状哈。因为妈咪看似非常之民主哈,上中学的时候说,现在要乖哈,不可以早恋哈,以后上了大学再说哈。上了大学后,嘴上说允许闺女在合适的年龄做恰当的交往,然后三天两头打电话查勤,要不就是普及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教育,或是人流危险性的恐吓,最令人搞笑的是,也关注八卦消息的她老人家居然提醒噜噜说,不要乱照相上传或者保存!害噜噜差点没笑昏死过去哈。
二.1989年而立之年的重逢
台词:
“唉!小孩子哪儿能斗得过大人呢!”
噜噜说,这句话是片中女主角的母亲在看那年大陆发生的大事后所发自肺腑的感慨,这句貌似平常实则有余味的话,敏感而幽深。呵呵。
台词:
噜噜说,忙忙碌碌不可怕,碌碌无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整天还在瞎忙活,很没有成就感哈。设定了目标,野心勃勃的积极进取似乎会更累,这种一直以来也是噜噜始终避免面对的态度。原因不再赘述,不是骄傲,而是自卑。
三.1999年告别于不惑之年
台词:
年已四旬的男主角在机场与女主角分别的时候说:“有空的时候可以写信给我,FAX也可以,打电话吧,那样子方便一点,告诉我,你一切都很好。”
噜噜说,男主角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再过不久就要和另外一个女子结婚了。这一次,他也是下了决心要和已经嫁做人妇、身为人母的女主角诀别。在女主角登机前他深深弯腰的那一刹那,两个人心中20年的块垒轰然倒塌。打开心灵城堡大门之后,里面只剩下荒芜和狼藉。但这些纠结都终究要被经历、这些痴缠注定要被铭刻。别把说再见当成如释重负,告诉彼此那是重新出发。只是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
台词:
“这就是我想你的日子,把它全送给你!”
噜噜说,这是女主角在返程飞机上拆封男主角送的告别礼物。木盒子里摆放着从1978年来自男主角离开她的那一天起,到1992年他们再次相遇在日本的那一天止,男主角用照相机记录的流云日记。天空从明亮到漆黑,四季从春夏转至秋冬,时空从日本转移到香港,思念却是无法传达只能流逝,而后流失。
人生的际遇从年少的缤纷多彩到中年的黑白经典;记录的照片从鲜明平整到泛黄卷角;暗涌的回忆从惊涛骇浪到波澜不惊……如果说,年少的时候不懂什么是爱,怎麽去爱,难道人到中年就会突然开窍么?这不是在抱怨,而是困惑。人,要长大什么时候才算足够大?才可以承担这些甜蜜和忧伤的负担?
觉得张艾嘉也是一个宿命论者,她从不用做选择来决定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而是就眼睁睁的看着无时不刻都在继续进行的生命轨迹,犹如一条射线,看得到头却见不到尾。
GOOD BYE,青春。HELLO,中年。
原来爱的代价,就是成长。
窗外的岁月依然静好,这样子,很好。
我承认这是有史以来,写得最烂的一篇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