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上啃下11集,凌晨4点时终于看完了2009年内地最热播的,又颇具争议的电视连续剧33集的《蜗居》。《蜗居》仍具有内地影视作品中的一些通病——Error不少。最后几集是一口气看下来的,因此印象比较深刻一点,枚举一下,譬如,宋思明需要挪用老婆姜淼淼的500万积蓄去给海藻作“安家费”;明知老婆姜淼淼深恨其出轨,偷了500万之后,又在床榻之侧告诉老婆“海藻怀孕,拜托照顾”,除非宋思明的脑壳进水了;乃至不肯接(或者打)海藻的电话(一句话的事嘢,搞得这么复杂);陈寺福(一个人不可能这么愚蠢,也没有这个必要)为毁灭证据而潜入行窃……众多的剧情设计非常生硬,经不起推敲,也不合符逻辑的。
另外,《蜗居》这个片名感觉有点狭隘了,因为这个剧集的内涵远远不是局限在揭房地产黑幕了,而其他的引申义则不准确了。《蜗居》反映了“购房,官商勾结操控房价,官员腐败,包养二奶,大奶二奶之争,80后末期的城市青年爱情”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通观全剧,那些被媒体认为最具争议的东西,我认为《蜗居》的诠释,或者说其传达的信息,基本上是准确的,客观的,没什么值得去提高到争议层次的地方。
首先影视中的那些曾被人们提及的所谓“性镜头”,无论是用那把尺子去衡量,都没什么问题。诚然,不排除我看的是“删节版本”(如果有这个版本存在)。其次,对房地产内幕的揭秘是否有夸大之嫌的问题,《蜗居》只是一部电视剧,并不是纪实纪录片,只要它合符逻辑,适当地艺术加工这没什么不对。
相形大的思路而言,我觉得《蜗居》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也许更应是这部影视让人们关注的焦点了。那么,《蜗居》是否过于津津乐道了腐败官员的糜烂生活,是否过于赞美了二奶海藻,是否过于放大了原配的恶毒、自私亟心态不良呢?……我们具体到剧中最突出的人物来分析吧:
我觉得,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果真实可信,并能让人们记住它,就已算是最大的成功了。男主角之一宋思明,凤凰男,市长的秘书,被江州市商业地产界尊为“大哥”。他儒雅低调,深谋远虑,是不可多得商界(政界)奇才。而且,也还算是长得比较帅吧,走路有一种很独特的官态。宋思明的生活方式,是我认识的很多领导们的玩法,很真实。诚然,撇开腐败问题不谈,宋思明对海藻确实有情有义,作为男人,我赞赏他的这一点。悲剧的是正如影视中所展现的那样,宋思明心目中的“纯情女孩”是不存在的。海萍就多次提到,妹妹是被宋思明身上的光环所迷惑了,如果宋思明不是市长的秘书,不管用情有多专,人有多帅,很难想象,他是否还有拆散海藻与小贝姻缘的能耐?!
宋思明的毁灭是早晚的事,但他却是为了海藻在反贪人员的面前露出了狐狸尾巴,最终还是为了海藻而幻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么做是否值得,每一个观影的男人都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从婚姻家庭角度去分析《蜗居》,郭海藻无疑是最能掀起轩然大波的人物之一。海藻并非什么不幸的女人,有两个男人在真心地爱着她,而很多的女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个福气。她的落寂结局是80后女性的爱情观,价值观、是非观与客观现实碰撞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是作者生硬地制造了一场为了500万“安家费”的大奶与二奶肢体接触,海藻痛失了子宫和胎儿,她原本是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二奶远比海藻要幸福得多,《蜗居》想要说教的目的是难以达不到的。从这一角度而言,《蜗居》把二奶问题拿来说事又解决不好,则成为了它的一个败笔。
年轻人更喜欢谈论的是小贝和海藻的爱情,那是一种冰激凌式的甜蜜。我不愿意谈及,是因为这种爱情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在现实中都是极其常见的,没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从男人角度去鉴别,小贝和宋思明不同点有二,第一,年龄,第二,婚否。那么,“年龄”与“婚否”是否还是80后女人择偶的首要考虑要素呢?海藻给出的是否定的回答。
海藻同小贝的分手固然让人可惜,但勉强的结合未必是幸福的,很可能会更加地灾难。想一想吧,同样的一个女人却与两个男人接吻和上床,你是否会接受?……至少我,就不可能去接受一个“偷人”的女人,即使是处在宋思明的位置,而且不管我有多爱她,我都不会接受的,我做不到那么的度量!《蜗居》中的一个细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宋思明眼中,海藻是把“第一次”献给了他。宋思明并非有“可以与小贝共享女人”的气量,如果宋思明知道海藻曾和小贝长期同居,早就上了N次床了,结果会怎么样?没有人说得准的。剧情能得以推演,形同于“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是另一种结局。因而,渴望出轨的女人不必为没有遭遇到“宋思明”而遗憾,信我啦,这样的情事是根本不可以复制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我个人以为,宋思明的妻子姜淼淼是《蜗居》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其人物性格、涵养、心态等都真实可信,度把握得很好。正如宋思明的家庭是虚假的繁荣,在咱中国,出轨的家庭已无幸福可言,无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很多的家庭,很多的男女都会努力地维契着婚姻,即便它早已名存实亡,只剩下了个空壳,因为这已是他们最后的责任感、自尊心和人生寄托,无论是对于配偶,还是儿女而言。没有了爱情,甚至不需要性,只是为了老年时还有个伴,或有一个“象征意义"的配偶矗(chu)在那。
离婚或不离婚都是一回事,毫无意义!证明或表明了什么又能怎么?更多的出轨者索性懒得离婚已避免金钱、精力、面子等多重的损失亟巨大伤害。社会压力太大,面对猛如虎的“二奶现象”,四十岁已成了知天命的年龄了!诚然,现实中也许还有比姜淼淼更厉害(或更懦弱)的大奶,高知人层里像姜淼淼此类被面子、教养、责任等所牵绊的中年女性无疑是最多的,忍,忍到忍无可忍,最终会有一天要总爆发~~,其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因此,奢望长久的“和谐社会”是不太现实的。
《蜗居》在情感方面给出的剧情是合符逻辑和现代审美要求的,争议是落伍者的说辞。可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想,或敢于去说,或真正地懂得,此类出轨家庭的情与爱,苦与痛,和悲与喜呢?


(博文中的插图来源于网络上流传的电视连续剧《蜗居》的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