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第五十八集

(2011-03-31 07:00:47)
标签:

诗词管窥

闲鹤

红柳

暗香

慕林

欧鸿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诗词管窥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五十八集


本博更新博文请见下一篇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月两期,每期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

 

为答谢随风飘逝兄长厚爱,遵嘱将每期管窥同时发在兰亭文苑诗词圈论坛栏目,录用诗词来自我的关注、兰亭文苑、旧韵新风及本人任管理员的诗词圈

 

 

 

其一、木兰花慢·望春

楚江闲鹤

天文学上的春天已经开始一个月了,气候学上的春天却迟迟未见踪影……

正阴云漠漠,望郊野,尽沉烟。

更冷雨摇风,桃慵柳困,堤岸凝寒。

心烦,替蜂蝶问:待何时次第绽鲜妍?

窗外梅枝寂寞,陌头浅草无言。

 

篱边,懒日姗姗。檐下燕,昨方还。

盼绿鸭浮浮,晴丝袅袅,好续前缘。

同欢,向桃叶渡,约莺朋一路共流连。

应是喈喈布谷,唤醒十里晴川。

 

 

由于地域的关系,现在在北京看闲鹤先生这首词,恰如其感,拈来共赏。

起句渲染乍暖还寒的早春气象,强调的不是春的气息,而是寒的坚守,“阴云漠漠”“尽沉烟”,是与阳光明媚相对立的感受,这是从大处描绘对早春环境的印象。

在这烟尘漠漠的压抑气氛中,再加上“冷雨”的侵淫,寒意十分生动地传达出来,于是,环境之外,词人又开始为这画面注入生命的感觉,“桃慵柳困”,是人的感受,也是植物的现实,春的气息还没有呈现,活跃于春光中的红桃绿柳,像是失去生命力的孤魂,影子一样的单薄苍白模样,由此感受,继续深化渲染这个“寒”字,连没有生命的“堤岸”仿佛也感受到了“寒”的气氛,经过前面的渲染,这一“凝”字在这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好多朋友强调“熟”“白”,不敢轻易用熟用白,其实,熟语也好,白话也罢,都只是一个基本元素,诗与词的“味道”在于整体气氛的营造和渲染,与用什么词关系并不大。关键的功夫在于铺垫和营造,在于整体的风调韵致。想起某知名导演,动辄说某个镜头真美,从影视的角度说,直是外行者语。镜头之于电影,只是一种语言元素,好比人身上的一个原子,美女之美,在于整体韵致,不是有什么特别“美丽”的原子。

回到词上,前面几番渲染铺垫,词人的主观终于出场。“心烦”一语切中实质,不仅从形式、节奏上,给读者一个简单直接的冲击,从内容关联上,也是对前面一番铺垫渲染的总结性概要,把刚才托付给花草风物的感受,再收回己有,把发散出去的情绪,收拢集中起来,再用一问,把这种强烈情绪归到一个方向上发射出去,造成强烈的效果。

上片的结句很别致,联系前面的情绪起伏,这一刻的“寂寞”和“无言”,更近一步强化了感染力,而且从“窗口”的近到“陌上”的远,由“梅枝”的点而“浅草”的面,就把寂寞和寥落的感受渲染的更加沉重,仿佛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下片稍微扬起,篱边,毕竟还有一线阳光,檐下,燕子刚还,添得些许生气,词人的心里也升起了一线希望,想春的信息,想春的色彩,想与春天的伙伴,再续前缘。随着这想象,词人的情绪渐渐飞扬,“同欢”与上片的“心烦”遥相呼应,不同的心曲,一样的期许,关关相应,节奏共鸣。

与上片的收束恰好相反,上片把散落的情绪归拢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出,下片的结句则把刚刚聚拢的心思发散开去,漫天飞洒,“唤醒十里晴川”是个开放性的动作,像春光发射,也像春气袭来,更是春情无所不在的飞扬,把春天那“化”的效应给人的感受,写的十分的传神。

全词突出一个神韵,以词人的情绪点染其中,一切的景致风物,无不在词人那浓郁的主观情绪中展现,由这情绪贯通全篇,调动整体气氛,收放自如,散而不乱,时而紧促,时而舒缓,紧扣盼春这一主旨,使这一系列的主观镜头之间仿佛有灵魂牵连跃动,让全词有声有色生动传神,一个“韵”字,让人叹为观止。

 

 

 

其二、【喝火令】 梦里楼兰

阳关红柳

 

酒酹敦煌月,听风大漠秋。

几回罗布泊云舟。

千佛窟边花雨,飞梦入清流。

 

极目昆仑雪,长吟夕照鸥。

别情离恨总悠悠!

纵马河西,纵马过琼楼;

纵马放歌追日,得意笑回眸。

 

 

这首小词激情奔放,沧桑感慨,大手笔的挥洒,勾勒出西部楼兰大气壮观的自然风貌和厚重苍凉的人文历史背景。每一个自然的物象,都浸淫着沉重的沧桑感,仿佛带出一片曾经鲜活的历史陈迹。

首句“酒酹敦煌月”,以酒为媒,从月到人,纵向地勾勒出天地之间的轴线,凌空劈开一片阔大开放的场景,而且由于酒的介入,这场景和人的主观紧紧连带,“酹”和“月”的主观色彩,千载“敦煌”留下的神秘想象,都在这一句之间,天与地和酒与月的空间有多大,想象的留白就有多少。

二句“听风大漠秋”,又从横的方向拉开大幕,随着“风”的脚步,以听觉的细腻感受,一一领略横向的大漠风光。自然的物象,以“秋”和“风”本身被赋予的主观色彩,融入人的感受,拉开大幕的同时,人们的所见所感已经不再客观,而是融进了词人浓重的主观感受,这一纵一横大气开阔,最平常的“酒风秋月”的意象,把大漠风光和人的感受天衣无缝地溶于一体,一片无物无我物我合一的浑茫苍凉,既是词人眼中寂寞千古的丝绸之路印象,也给全词气氛定下了基调。

“几回罗布泊云舟,千佛窟边花雨,飞梦入清流”。在大背景下,牵出两个具体物象,这里的罗布泊和千佛窟,不再只是具体的景致,还是饱蘸着文化信息的特殊符号,概括了楼兰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所承载的沧桑历史,最后一句点题,梦里楼兰,千古清流。

下阕依然以景拓开,以“极目”和“长吟”传达词人渐渐涌动不能自已的激情,“别情”句略微向下一沉,从节奏上情绪上都来个缓冲,紧接着利用喝火令结句的特殊句法,把情绪推向高潮,意气飞扬,激情奔放,“纵马”扬鞭,飞过河西走廊,掠过梦里楼兰,向着一个虚无缥缈又无比清晰的境界飞升,说它虚无缥缈,是因为那不是真正地理意义上的楼兰,那是梦中的向往,说它无比清晰,是因为那是词人此生的梦想,是关于楼兰文化的内心印证。甚至,还是词人飞扬的意气和勃发的激情,是少年梦想的又一次爆炸式的释放。

从河西到琼楼,已从现实升入仙境,放歌追日,已经把奔放的激情发到极致,最后一笔,漂亮的回眸,今生的愿望尽情驰骋,由楼兰引发的向往一路飞升,升到今生梦想的高度,那一回眸的得意,正是一生最大的满足,也是此曲的高潮,步步递进的最后一个音符,休止在一个动态的画面上,灵动飞扬激情喷涌,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其三、【喝火令】夜

暗香如沁

 

煮酒匀三味,铺笺到未央,

经年心事入诗囊。

醉里悲欢莫问,字字写平常。

 

那句非原句,此乡是异乡,

且将撇捺换疏狂。

任那风吹,任那雨惶惶,

任那孤灯摇曳,不肯闭纱窗!

 

关于“夜”的想象,多少无奈闲愁尽入诗中,只这一种简单与平实的联想,却展示出无限的空间,盛满的是人生的风雨,感叹的是对风雨的领悟。微言大义,字字有因。

首句“煮酒匀三味”,说饱读经史且将它们融会贯通,“三味”一是说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的三种体味,分别味如稻粱、如肴馔、如醯醢,还有一层意思,是佛家的三昧,这里的“匀三味”既是说融汇读书的体验,也有参透人生三昧的意思。

次句“铺笺到未央”,说创作到深夜,“未央”本意如“未半”。开场两句典雅精致。

三句一转,勾起经年心事,检点诗句,字字心声。

结句再发感慨,“醉里悲欢莫问,字字写平常”,一个“莫问”,多少苍凉,回头看多年的创作,不过是平常心迹平常人生,醉里梦里的悲欢苦乐,都是无法言传的感受,不足与外人道的情致,一时的强烈情绪,过来再看,也并无甚惊人之处,流水的人生平实的感觉。

下阕开始,继续从这个角度生发开来。起始两句极为别致含义深远。

细品之下,“那句非原句”既说辞难达意,也说此时彼时。当时的情绪,难以传达真切,此时来看彼时,心境也大不同。道尽复杂心思,剪不断理还乱的精致内心世界,无法用语言传达。

“此乡是异乡”,可能实写,也可能是从感受上说,是心无归处的无奈。

“撇捺”指“人”字,且把这一撇一捺构成的复杂生命,换做一生疏狂的简单直接。活个潇洒图个痛快,这句除了抒怀的铺垫,从结构上说,也是全词的一个缓冲点,为下面结句的尾声续曲作个节奏上的缓冲。

循环句式,用递进的层次感,继续诠释对疏狂的解读和体验。

“任那风吹,任那雨惶惶,任那孤灯摇曳,不肯闭纱窗!”任风来吹,任雨凌乱,任那孤独侵蚀,任由不甘的心激荡难平,也要迎着风,冒着雨,继续前行,向着既定的方向,绝不退缩。词人笔下的疏狂,近于倔强和自主。

平实的调子,唱的是不平凡的向往,随着节奏的紧促,不能平静的情绪,也在这夜的迷雾中,渐进激扬,张扬出无奈也不肯放弃的坚韧和执着。

 

 

其四、【七律·题黄豆】

慕林子

细端天象自然成,不屑宫墙约白英。

老嫩凡为苍野客,青黄尽是苦农情。

未从门缝窥人扁,乍出蜗房跳月明。

秋去春来半周岁,每修圆满告平生。

 

历来咏物难为,不仅要切中所咏之物的特色,还要把这一特色不着痕迹地与人的世界联系起来,而且与题材也有关系,咏花咏草咏“三友”,古人都有经典作品,可以观摩仿效,可是咏到像黄豆这样的东东,可就来不得半点含糊,全靠硬功夫了。

首联开门见山,直说仔细端详黄豆,也看不出所以然,只觉得法相天然,一切都是自在生成,没有雕琢运作的成分吧。下句说到“不屑”,已然加入了诗人的想象,融进了诗人的主观,生于草野,长于荒凉,与强权和富贵无缘,也不慕高门显贵,只开一朵淡淡的白花,静静地守候身边的一道风景。

颔联以“老嫩”对“青黄”,从字面意义上看,似有些近了,但是从实指看,“老嫩”指托黄豆自身,“青黄”则是种豆人的角度,一“客”一“情”也暗合了这个分别,出句说黄豆从生到死都是山野之徒,对句说它与人的关联,可以从两层意思来解,一是从苗到果,种豆人的辛苦培植,二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里,黄豆助人度过危难。诗联自有其内涵在,不可以单纯从字义上去衡量工否。

颈联承上而转,由它与人相依相惜的关系,进一步生发感慨,把颔联中近乎物质的关系,上升到精神层面,把黄豆与人情进一步同化,既是写黄豆的“性情”本色,也是诗人自道。出句是说与同类的关系,黄豆以它自身的饱满和圆润,对周围的人或物有种达人的开阔视野,既不曾狗眼看人,也不会坐井观天。对句是说黄豆与天或者说自然的关系,是那种自在天然、自得其乐、没有纠结和牵累的随顺和谐。

尾联收放自如,轻轻一笔,将“扯得有些远了”的思绪牵回,落到黄豆本身的“低调”生涯,从生到死不过半岁,黄豆其实并没有更多的奢望,日复一日地勤勉修炼自我,修成正果之日,也就是天年享尽之时,成熟的季节,也正是它大功告成修为圆满的结束。这一结收的平实,颇有禅意。

全篇不离黄豆本色,好似为黄豆代言,以黄豆之情,抒发人生感悟,不雕不琢,质朴天然,是孜孜进取谦和醇厚的低调人生的一曲颂歌。

 

其五、《水调歌头*高士闲咏/寄成都诗王

藏龙居士欧鸿
 智者当归隐,何苦论输赢。

凡尘俗物频累,潇洒看蜂营。

信步云山溪畔,乐也松风鹤影,鸟唱竹枝迎。

得失由他去,把酒笑虚名。


 世间事,如梦幻,岂留情。

春来秋往依旧,花树数枯荣。

未醉东方日出,却叹西边月落,几度雨天晴。

愿作禅心赋,万古颂高明。

 

前些天风闻,继“成都赋王”敛财出书之后,网上又出了个“成都诗王”,不禁感叹,天府宝地,果然不同凡响。

欧鸿先生这首水调,虽以诗王事起,其义却不止于诗王,拈来共赏,以飨正心。

全词以讽谏为本,高屋建瓴,不拘泥本事,畅意抒怀,大气开阔。

起句开宗明义,指出真正的“智者”,不应卷入是非纠缠,妄论输赢。所有的争执,所谓的输赢,在有识之士眼中,只是为形所役的拖累,与自由和超然相去甚远。人生一世,是选择高格调高品质的潇洒生活,还是蜂营蚁队,拘泥于俗务,高下自现,绝不是强人嘴硬就可以颠倒高下的。“潇洒看蜂营”有种居高临下的超然,在更高的境界中俯视成都诗王那纠结于是非输赢的斤斤计较中泛滥的虚妄和浮躁。

“信步云山溪畔,乐也松风鹤影,鸟唱竹枝迎”,再进一步具体地阐述对于真正的智者的隐士情怀,与山林、松风、鹤影、竹鸟为伍,寄情于山水之乐,“信步”极言其逍遥自适,“迎”渲染与自然之物相契无间的亲和。

上片结句再次强调洒脱襟怀,放下计较得失,把虚名抛掷,得自由之质,方是智者的天然归属。言外之意,词人认为,成都诗王那近乎神经的自我膨胀,是一种不能超越浮名和现实计较的是非纠缠到了白热化的必然结果。

下片伊始,对纠结的人生羁绊的自由生发感慨,世事如风都虚幻,流年牵绊是无情,上天以人为刍狗,不灭的只有春去秋来节候变迁,一花一木的枯荣代谢换来一年一度的花红柳绿,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都是那样的脆弱无助,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只有从代谢枯荣的大背景中去体味世间事的无限和有涯,那种神秘的轮回不是人的欲望人的意志可以扭转。

人生短暂,一颗被凡尘遮蔽搅扰的不平静的心,带着贪婪,带着非分,空把这世间一切的美好都错过,浪掷生命,其实人生一世,光阴苦短,还来不及为东方日出沉醉,就要感叹日薄西山,雨雪阴晴,都是自然赋予的壮观,躁动的心,没有能力欣赏罢了。

结句又落回到智者,词人心目中,禅是世间最高明的大智慧,千古不衰,永世流传,词人用禅心的智慧,劝诫那浮躁虚妄之人,希望他能放下贪心,归于平静。

 

 

 

(以上各首未检格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