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三十一集
(2009-08-09 07:01:09)
标签:
新浪诗词管窥尾联颔联秋光颈联谢妆莲文学原创文化 |
分类: 诗词管窥 |
第三十一集
本博更新博文请见下一篇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周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周日更新
其一、【七律】杨柳青
清明谷雨润英华,翠嫩芳新屋后茶。
色染春光凝玉露,香侵日气灿金霞。
凌风细叶鸣丝语,敌雪粗条缀老花。
千里寄身贻我梦,尘心洗尽好还家。
这首诗写茶乡风光,茶花风致,很有特色,饱蘸深情,正如诗人序中自述,二十年来,“最让人心醉、不能舍弃的莫过于家乡的绿茶”。这不能舍弃还有父亲每年寄茶的心思于其中,所以,不能舍弃的原本还是家乡的亲情父母的关爱。写家乡的茶也是写家乡的人家乡的情。
首联交待的是时令,大概清明谷雨前后,绿茶开始透出新的生机。对于没有见过这般情景的人来说,“润英华”给人引起的联想是像月华满地的那种午夜的朦胧感,而“脆嫩芳新”是直写茶树的姿容色彩,两句合起,给人的整体感受却不只是茶树的风姿,而是一提起家乡茶树就欣喜若狂心潮翻涌的那种兴奋感,作者用几个看似粗糙来不及精雕的文字,准确而巧妙地传达了他对家乡茶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屋后”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房前屋后代表着一个家的全部,若说房前是父,屋后是母,屋后代表诗人对家的全部记忆和全部感怀,诗人想起屋后的茶,就像看见在屋后忙碌的母亲身影,所以,饱含深情的心,于不经意间勾勒一笔,就满溢着情感。
颔联继续夸耀茶的姿色,“色染春光”自是更加鲜绿,“凝玉露”是透出饱满和晶莹,这是茶的绿,下句“香侵日气”富有想象力,“日气”可以理解为霞光,是人对日光的感受,“香”是名副其实的“气”,阳光的喷涌是人无力回避也无法抗拒的,而茶的“香”去“侵”日的“气”,不用细说也能体会到这茶“香”的巨大冲击力了。这不是诗人故弄玄虚在诱惑人,这只是诗人自己对茶香的体验,准确地传达出来,就有了这样感染人的力量。
颈联说茶的性格,茶有性格,至少是人是这么看的。风来,茶的细叶会发出丝丝细语,雪来侵袭,顽强的茶枝会抵抗侵袭,绽满霜华。这应不是实写,前句意在强调茶的上感性,下句写茶的刚健顽强的本色。如前面一样,带着浓烈的主观色彩,这一联写的铿锵有声,更见刚健本色。
尾联笔锋一转,终于落到人上,可见写茶正是写人,写家乡茶的本色,正是写家乡亲人的姿容性情,感性体贴如母亲,刚健顽强如父亲。所以身在外乡的游子,梦回茶乡,带着一份虔敬,对家乡的茶,更是对家乡的亲人,好像不洗尽心灵的灰尘,就不配回到那清香纯净的绿茶的家乡。
纵观全篇,一气呵成,充满着对茶香也是对亲情的向往和怀念,诗人无须雕琢,他的的情绪色彩本身就是强烈的感染力。
其二、满江红·祭英烈
丁亥年3月4日,威海遇特大风暴潮,在深夜的抢险救援中,威海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代理副中队长李传辉、战士钱桂仁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奋力搜救被风暴潮围困在环翠区孙家疃远遥渔港码头上的3名群众,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感歌一曲,缅怀英烈。
暴雨拍窗,茫茫夜,狂风不歇。
抬望眼,怒潮翻滚,众帆残裂。
唤起军车行似箭,飞来将勇言如铁。
斗波涛,断水击中流,增威慑。
沧江乱,惊涛叠。
担大义,游龙越。
妒狂澜吞噬,虎年豪杰!
每念娇儿慈母泪,常怀壮士英雄血。
祭君魂,浩气汗青存,冲天阕。
这是晓雨为纪念威海特大风暴潮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作,是一首激情鼓荡,气脉贯通的长调。
起句“暴雨拍窗,茫茫夜,狂风不歇”是描述灾难发生的场景,“拍”传达了暴雨的威力,“不歇”则描述风暴的持久不衰的威胁。
下句的“怒潮翻滚”是大海肆虐的疯狂气势,也是词人心中翻涌激荡的情怀,“众帆残裂”虽是实写风暴造成的灾难,也是描述词人为哀痛撕扯的滴血的心,“残裂”的表述令人感到震撼,仿佛风暴撕裂的不只是船帆,也是生命,更是人心,一句话就把读者带入到当时风暴的气氛里,与那些被撕裂的生命靠的更近,产生强烈的共鸣。
“唤起”一词非常到位,意味深长,是风暴唤起的,是“众帆残裂”唤起的,是百姓的危难唤起的,是军人的义务唤起的,分不清也无须分,在这紧要关头,总看见“军车行似箭”。“似箭”是形容行车的速度,也是赞美行动的迅疾,反应的神速。“飞来将勇”赞美勇士的风姿,“言如铁”描述勇士的坚定顽强,给灾难中的人以信心和力量。也是说义士出征寻人之前的郑重承诺,一诺千金。
寻人的勇士出发了,向着灾难的中心,“斗波涛,断水击中流”将读者带到了当时的环境气氛中,跟着勇士一起与狂风巨浪拼搏。“增威慑”道尽了勇士的风采。上片结在此处,既有悬念也是结束,给我们留下的是勇士出征劈风斩浪渐渐消失在大海上的模糊背影……
下片起处用几个抽象的画面,概括勇士与暴怒的大海搏斗的场面:“沧江乱,惊涛叠。担大义,游龙越。”这是搏击的过程。接着叙述搏击的结果:“妒狂澜吞噬,虎年豪杰!”,在咆哮暴怒的大海面前,人力的渺小,勇士的悲壮尽在其间。勇士献出了如花盛开的年轻生命,“虎”言其壮美,令“狂澜”生“妒”意,一是状其力量和繁盛,二是词人对吞噬这生命的狂澜的恶意流露。
下句生发感慨,想到英雄的母亲,以泪洗面心在流血,想到英雄用生命之花创下的业绩,词人也是心潮难平,挥笔为英雄唱一首挽歌,让英雄辉映青史,光照苍天!
全词气势磅礴豪情激荡,象狂飙迭起的海暴,也像披肝沥胆的勇士,节奏沉郁音调苍凉悲壮,感人至深!入声满江红的激越铿锵尽在笔底。
其三、七律:和山人原韵:老马识相
腾越江河曾驭电,弱音空唱旧时功。
征途怀志驰原上,入暮归乡守厩中。
背耳懒听边寨鼓,偃旗不恋霸王风。
勤耕三亩小康地,驰骋疆场难与同。
乍看题目心生会意,老马不仅识途,还会识相,不禁哑然失笑。笑过之后还是忍不住细看老马是如何识相的。
首联“腾越江河曾驭电”,一看而知曾经是一匹腾跃江河风驰电掣的千里马,有过辉煌光耀的记录,有过轰轰烈烈的“马”生,而今渐入老境风光不再,精力损耗体力难支,越发地衰微下来,再也没有声震寰宇的嘶喊,只留下衰微贫弱的呼声,再没有往日的豪情,只有寂寥的回忆,所以对句惋叹“弱音空唱旧时功”,这里“空唱”透着悲凉,“旧时功”又隐含着自嘲的成分,也捎带着传达曾经自豪的信息,也正因此,面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辉煌,而今更见衰朽寒微,这种强烈的对比,刺激着落寞的心灵,更见惆怅悲凉。
颔联仍是将过去与现实对照,互文生意,曾经身当重任,豪情满怀,快意雄姿奔驰在万里荒原上,征途漫漫雄心勃勃。而今渐入迟暮,归田退隐,困守厩中,亦是回味无穷。这句激情中透着安定和静的平常心,有着对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的看破红尘一般自然和充实的感悟于其中,读来倍感亲切平和。
颈联直抒现实心境,年华老去,曾经聆听八方的耳朵也不灵光了,再也无心费神去听那边塞征鼓沙场惊雷,那些快意恩仇一逞雄心的年代一去不返了,收敛精神,偃旗息鼓,再不去问世间纷争宦海纠缠,不再留恋“霸王”雄心,不再染指争锋竞技,安于衰老安于被世人遗忘于江湖之外,这里没有无奈,没有伤感,没有英雄末路的慨叹,甚至也没有超然世外的洒脱,有的只是内心真正的平如秋水静如淑子的沉稳和安逸。真正的识相老马的情致襟怀。
尾联生发感慨,不落世外桃源的窠臼,不与文人墨客同归,而是自家方寸别有韵致。“勤耕三亩小康地”是驽马一生的生存状况,千里马老去不再能肩担重任日行千里,就回归田园过起平凡的驽马的生活,那本来也是马的生存底线,马的基本生活,这是一种自然的回归,也是马的另一种更平实质朴的本色“马”生,所以相比之下,诗人生出了“驰骋疆场难与同”的感慨,只有曾经驰骋疆场,才能有眼下的平静的“识相”,或者说,若没有曾经的驰骋沙场,眼下的平静与“识相”就会缺少必要的支撑。
说老马识相,所言不虚,不是看破红尘的潇洒,更不是逃避现实的怯懦,那是真正的平静与平实的叶落归根,是踏实诚恳的老有所安。全诗平和深婉,娓娓道来,不乏激情,更见感悟。
其四、七律诺日朗瀑布
落下云头问几层?珠帘百丈雾腾腾。
彩虹万道深潭曙,白练千条绝壁生。
暖日声摇雷震荡,寒天冰挂玉斜横。
秋光更爱崖台聚,红柳杜鹃绕紫藤。
诺日朗瀑布是九寨沟的一处风景,木溪这首诗写对瀑布的观感,十分生动别致。
首联先一设问,有先声夺人之妙趣,问你知不知道那是第几层云从天而落,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进入了诗人的主观世界,诗人轻而易举地牵引着读者循着自己的主观从容去看这瀑布的世界了。对句的“珠帘百丈”何其壮观?“雾腾腾”又给这百丈珠帘蒙上了神秘色彩,有如仙界的云蒸雾绕。瀑布给人的第一观感深入人心了。
颔联承上继续渲染,在云雾缭绕的珠帘背后,还有阳光透出,形成万道“彩虹”直入“深潭”,这里说瀑布落下的时候,看上去就像阳光彩虹落入深潭,溅出一片曙光,与天上珠帘浑然一体,辉映成趣,对句“白练千条”就是说此一景致,“绝壁生”也是“挂前川”的翻版,无奈瀑布只有一种生法,李白题诗在上头,这是后代诗人的悲哀哦!
颈联写瀑布的声势气魄,如“雷震荡”声击万里,“暖日声摇”非常别致,暗示瀑布如晴天霹雳,雷声再凶,也断没有与太阳发威的机会,而这瀑布,却是“声摇”太阳的精灵,此气魄也非雷气魄可比了。对句说遥看瀑布,就像冰天雪地里斜入天际的一块巨大的美玉,惟其清澈,那种冰寒彻骨的感受扑面而来,还是写瀑布的气势。
尾联忽然一转,不看瀑布去看秋光,秋光偏向崖台处一聚,那里也是观赏瀑布的最佳角度,而且还有紫藤红柳彼此纠缠,杜鹃啼鸣,声声入耳,从树影间隐隐透出的秋天的阳光更是温暖亮丽的一道风景。坐在此地,品赏回味瀑布的风景,趣味无穷雅兴勃发。
全诗一气呵成,铺排瀑布全景,气氛秾丽,节奏激扬,读之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五、【七律】立秋飘绪
新雨清扬润菊菲,谢妆莲慕藕荷肥。
秋光一抹青芜隐,风信千询黄叶微。
相枕忧思眸北顾,隔帘忍看雁南飞。
夜阑温耳回梁燕,可念情深不别帏?
秋入愁肠,是骚人难解的情怀,这首诗题作飘绪,既是秋来风飘翠叶凋零的实写,也是说这淡淡愁绪无处开解的人的自然情状。
首联先写在这立秋季节里如鱼得水的得意家伙,就是那菊花了,秋风一道,别的花开始悲叹凋零,它却迎风怒放,正是花时,所以诗人特别拣选了“新”“清”“润”这样一些让人清爽的好字送给秋菊,秋雨初来清新爽润,正值盛时,瘦菊似乎也不瘦了,舒展得精神。对句写莲,可没有这样的好心情,谢了花时老了容颜的莲花满心艳羡着藕荷的肥美丰润,花谢了,正是根茎莲蓬成熟丰满的时节,因此,一句“谢妆莲慕藕荷肥”道尽了人事变迁岁月流转的苍凉感受,人间愁肠似有百种,其实无非都是花时已去青春盛年不再重来的惋叹,以及由此派生的对正值花季的美好事物的艳羡甚至嫉恨,所以,一个“慕”字锤炼有方啊。
颔联“秋光”对“风信”,可以肯定此“风信”不是水仙,而是指风的讯息,这颔联说秋天的阳光轻轻掠过草地,草色退去,一片蛮荒,秋风的信息传到花中,则花褪残红,黄叶凋敝,真是一片肃杀之气啊,秋风过处寸草不留。“一抹”或有极言秋光威力的意思,(“抹”是动作)“千询”则只是它的对偶,实际情况是不用“千询”,即使不是一询,“黄叶”也断断扛不住三询五询也就烟消云散了,这二句极言秋之肃杀的威力,读之令人战栗。
颈联承上而转,面对秋之肃杀,人心转入内敛,惆怅始生,悲心暗结,人通常说“一枕相思”极言相思之苦,不能成眠,这里诗人用了“相枕”,别有深意,这就成了两个人的“相望”了。这里的“北”和下句的“南”,通常本来就是互文现义的说法,于此似也有了某些现实具体的含义,道出了相望的情状,一北一南的守望吧。对句说不忍看大雁南归。这是个较为平常的意象,雁南飞让骚人愁肠百结让思妇忧伤断肠,不离其中。
尾联笔锋一收,突入罗帏耳畔,细腻深情温婉香艳。问的虽是平常情话,却见真心。夜深时分倦燕归巢,耳边细语温情,说的却是“天长地久有时尽”两情相悦不离分的誓言啊。尾联这种处理别有深意,前面三联说尽秋愁,肃杀风景,其实人心清澈,平实质朴,本与那些风景情致关系不大,尾联的温馨和具体,却正是人生的归处,所谓秋愁所谓遗憾(谢妆莲慕藕荷肥)本来也都是虚妄不实的奢侈,只有实实在在的情意才是倦燕归巢的踏实感受。
全诗节奏舒缓含蓄中正,哀而不伤,“愁”的很有分寸感,于落寞萧索的情绪中处处透出冷静理智的观察与思考,颇有玩味品赏的余地。